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能源互聯網發展面臨障礙

時間:2015-1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丁民丞分析認為,中國雖然到2020年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但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還面臨三大障礙。

“能源互聯網正在成為國內能源電力行業加速實現‘兩化’融合的思想前沿,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新加速器,對傳統企業形成調整,給新競爭者帶來機會。”埃森哲全球副總裁丁民丞日前在《中國能源互聯網生態展望》報告發布會上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埃森哲預計,中國在高比例情景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增加值、物聯網在有利政策推進下為能源產業創造的GDP增量、國內微網市場可預期的大規模增長,以及全國在新能源供應和能源效率方面的新增投資,到2020年將共同聚合為巨大增量市場。

丁民丞分析認為,中國雖然到2020年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但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還面臨三大障礙。

首先,中國政府在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中,主要力量集中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尚未真正進入消除行業壁壘、促進市場化競爭的新階段;中國電力交易市場建設仍處于探索期。

其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仍需提升,相比發達經濟體,中國人均享有的通信基礎設施仍處于低端。考慮到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在地域上的二元逆向分布,大多數能源產地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能源相關領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意義重大。

再次,中國能源投融資渠道仍然有限,以銀行為主,輔以股票、債券、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渠道。以可再生能源為例,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超過全部融資額的50%,但來自股市、債市、風投和私募等渠道的融資份額卻有所萎縮。

報告提出,中國能源互聯網從投石問路到繁榮發展,將經過“有容乃大、平臺論劍、無遠弗屆、乾坤易位”四個標志性發展階段。

中國還處于第一階段的初期。新能源供應商和跨界企業碎步前行,通過尚未互聯互通的、局域性的能源網在能源服務市場摸索、建設、運營新的商業模式。然而,傳統能源生產商與輸配服務提供商仍然主導著市場格局,準備利用改革政策導入前的空檔期加緊競爭新業務的能力建設,保留和拓展優質能源用戶基數。

“上述四個遞進階段的發展情景,取決于中國能源市場改革政策的進展和預期、中國對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吸收與應用、跨界競爭在能源產業的擴散速度這些因素的推動作用。”埃森哲大中華區戰略咨詢部董事總經理黃偉向記者分析,這三個因素所能達到的不同程度和實際差異,會使四個遞進階段發生部分重疊、跨越或停滯。

報告提出,“互聯網+”將沖擊傳統電力公司的投資回報水平,改變電力的發、輸、配、調、售、用各個環節的商業和運營模式。埃森哲對不同類型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分別提出建議:傳統能源電力企業挖掘已有資產潛能,轉型為集成式能源服務供應商;新興能源企業輕裝前進,開拓新興能源技術和能源管理市場;使能源企業提供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支持能源互聯網價值創造;生態跨界企業屬于技術驅動混業經營,借機跨入能源市場,尋求非常規增長機會。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