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現狀是,世界上仍有12億人口仍處在商業能源匱乏的狀態。北極圈的楚科奇海是全球最后一個儲量龐大的油氣田。能源產業內外已經達成共識,想要滿足全球2035年到2040年間的能源需求,全球原油輸出總量至少要在如今日產量的基礎上每天增加1500萬桶。想要完成這個增量,楚科奇海以及與其相連的波弗特海的油氣資源就顯得至關重要。
如果泛美北極圈被排除在外,想要在相同時間段內完成開采增量,就要依靠伊拉克、伊朗、薩特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頁巖油開采(包括北美),以及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地區和巴西近岸鹽層下的油田??紤]到伊拉克、伊朗、委內瑞拉和巴西的政治現狀以及沙特阿拉伯保持長期穩定的前景,人們不得不擔憂,除了北極圈,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提供額外且穩定的原油輸出?
在美國,就有超過2.7億輛的汽車保有量,其中以電力驅動的還不到百分之一。未來,龐大的全球交通體系對石油的需求正在一步步水漲船高,下跌的勢頭并不明顯。
到2035年,全球人口將增長16億。這樣的基數勢必推高全球能源需求量。雖然美國肩負著限制化石能源使用量和遏制全球變暖的重任,但是對忽視能源需求而導致的貧窮落后,美國同樣負有道德責任。聯合國剛剛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已經明確,應該對能源嚴重短缺的地區和人口擴大能源輸入。
當前,俄羅斯在北極圈的活躍程度卻絲毫沒有降低。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一旦西方制裁放松,各家公司將可能會爭相通過俄羅斯進入北極地區。中國、韓國、印度和新加坡已經紛紛對這一地區的自然資源、能源和海洋資源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其中一些國家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技術籌備。作為新的重要海運航線,有關白令海峽區域的游戲規則亟需更新。
去年,美國成為北極圈委員會的主席國。北極圈豐富的資源儲量,對全世界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為了避免資源被過度開采和濫用,美國更加不能置身事外。對于北極圈內的原著居民和外來人口而言,他們當然不希望北極圈的生態遭到破壞——但也不希望巨大的寶藏就被如此束之高閣。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