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工業機器人需依賴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等發展

時間:2015-09-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未來會向智能機器人發展。機器人的生產,機器人機構是載體,更多的取決于功能內涵。機器人水平高低取決于控制、軟件、智能等技術。沒智能的機器人只是低端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力技術手段。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是典型的物聯產品,其發展需要信息化、網絡化支撐,依賴于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的發展。我國應該抓住機器人發展機遇,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大力發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

1、與國外相比,國內工業機器人制造處于什么水平?

在技術上如控制精度和功能方面,我們都不落后。但在制造過程、產品、品牌上還跟國外有差距。差距的關鍵是核心部件,如伺服電機、高精度齒輪、減速器、軸承等,現在一般靠進口。

當然,鑄造、加工等工藝基礎,這幾年我國進步很大,差得不太遠了。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機器人要形成產業、創造品牌,還需要現代化公司的管理能力。機器人是對資金、技術、人才需求“三高”的產品,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

2、未來工業機器人技術將向什么方向發展?

未來會向智能機器人發展。機器人的生產,機器人機構是載體,更多的取決于功能內涵。機器人水平高低取決于控制、軟件、智能等技術。沒智能的機器人只是低端機器人。

機器人的未來發展需要信息化、網絡化支撐,依賴于控制技術、傳感技術的發展。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是典型的物聯產品。控制、微電子、傳感、新材料等技術的發展,都將為智能機器人提供基礎條件。在這些機器人相關支撐技術發展后,機器人專家再研究如何融合創新,讓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發展。

3、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機器人產業不是一般的產業,擁有超出想象的發展前景。工業革命把人變成了機器的奴隸。人在生產線上為機器服務,工作節奏快,環境惡劣。但工業機器人可以把人類從這種狀態中解放出來,人得以從事更高級的工作。此外,羅百輝認為服務機器人還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現在以人為主導的生產模式,將來要變成以機器人為主導的制造模式。這雖然會減少一些傳統就業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會產生很多新的崗位。中國現在勞動力結構性短缺,民工荒、高級技工荒,制造成本急劇上升。

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力技術手段。機器人可以改變人們未來的生產生活方式。可以斷定,未來機器人會像手機、電腦一樣,進入千家萬戶和社會各個領域。

4、我國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抓住這個大變革的機會?

2010年,我國機器人產值僅占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的二十分之一。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最集中的汽車行業,日本每萬名生產工人中就擁有1700多臺機器人,意大利則是1600臺,而我國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還不足90臺。從去年開始,我國機器人應用市場已初具規模。

去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增長10%左右,我國增長達51%,增速位居全球第一,絕對增量僅次于日韓,排在全球第三。這種快速迸發的市場需求對產業、技術的拉動將十分明顯。羅百輝認為未來幾年內,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很可能是井噴式發展,而非簡單的線性增長。

我國應該抓住這次機遇,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大力發展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同時利用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改造和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加速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