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 布局智能制造

時間:2015-09-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作為我國傳統制造業組成部分,紡織服裝行業在面對內外需不足的背景下,正在探索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工藝、終端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在紡織服裝企業看來,推進“智造”能創造新的商機。

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我國傳統制造業組成部分,紡織服裝行業在面對內外需不足的背景下,正在探索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工藝、終端產品和服務的智能化。在紡織服裝企業看來,推進“智造”能創造新的商機。

多維度發力智能制造

紡織服裝業智能制造發展迅速,主要表現在研發設計智能化、生產工藝智能化、終端產品智能化以及服務智能化等方面。

近日,記者從賽迪智庫獲悉,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不斷推進,當前對于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智能制造已成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學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制造內涵豐富,包括車間的智能化、生產技術的智能化等。目前,不少企業均在推進制造環節的智能化,這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紡織服裝企業的智能制造已有企業在嘗試,從研發生產到終端產品均有案例。如紅領、報喜鳥等企業均在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個性化定制等。”工信部賽迪智庫消費品工業研究所副所長代曉霞進一步解釋說。

據了解,在工信部近期公布的46家2015年智能制造示范點中,青島紅領集團的服裝個性化定制項目、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染色智能工廠項目,成為紡織服裝類示范點。

值得關注的是,紅領主要推進研發設計環節的智能化,而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染色智能工廠則是在生產線上實現了智能化。據了解,康平納的智能工廠已建成自動化、連續化生產線,可以實現染料助劑自動配料、筒子紗自動輸送等功能。

此外,代曉霞還表示,我國智能制造還包括一系列智能產品如智能面料,企業在面料生產過程中使用先進技術,讓服裝面料具備保暖、保濕等功能。而361°、李寧等運動品牌也在探求產品的智能化,如361°推出的兒童防丟失鞋、李寧發布的內置芯片的智能跑鞋等。

轉型升級的抓手

在內外需求均低迷的情況下,紡織服裝業面臨轉型升級,而智能制造則成為必然之選。

當前,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繞不開的話題,業內舉辦重大活動如中國服裝大會等均設置了相關議題。

紡織服裝業開始探索智能制造的確與現階段產業發展形勢不樂觀有關。從近期發布的數據看,8月國內限額以上零售企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2%,環比下滑1個百分點。50家大型零售企業七八月服裝零售額同比分別下滑2.8%和4.8%;而出口方面,服裝、紡織品、鞋類出口零售額8月同比分別下滑7.21%、2.23%和10.94%。

正因為內外需不振,紡織服裝業急需轉型升級,而智能制造則成為必然之選。報喜鳥方面表示,紡織服裝業經過多年的競爭后,已經進入飽和期,傳統制造方式嚴重阻礙了企業向前發展,市場要求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

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樊友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制造可以減少人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準確性,推進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如果企業不向智能制造轉型,將會被市場淘汰。

而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也促使紡織服裝業不得不向智能化轉型。代曉霞分析認為:“服裝行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在人力成本上升時肯定會考慮轉型。而且在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同時,東南亞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競爭優勢比我們強。”

在這種情況下,她認為:“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升級自身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將一些附加值比較低的中低端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將高附加值產品留在國內。”

在曹學軍看來,智能制造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抓手,同時也是紡織服裝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效益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服務化趨勢明顯

制造業的生產將從提供傳統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與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制造、營銷與售后之間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

按照國際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制造業正從硬件、設備、生產資源等有形資產向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等無形資產轉移。而我國智能制造最終希望實現的是服務的智能化。

例如一家服裝家紡企業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售出產品進行跟蹤和追溯,開展建模分析,優化客戶服務,進而改進產品的設計與生產;或者一家紡機企業建立面向用戶的遠程服務平臺,通過云端軟件與現場裝備進行交互,并提供在線監測、遠程升級、故障診斷等增值服務。

當前,服務智能化已成紡織服裝業發展智能制造的趨勢。平安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工業4.0時代,消費領域將迎來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時代,物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個性化和服務消費需求使得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在了一起。

對此,賽迪智庫分析稱,制造業的生產將從提供傳統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與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制造、營銷與售后之間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

在樊友斌看來,智能制造基于系統化、數據化和智能化,需要信息、系統、制造、物流、售后服務于一體,可以說是服務用戶、實現產品的工商一體化。他希望將愛斯達最終打造成集設計、生產以及銷售于一體的服裝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紡織服裝產業中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如美邦此前宣布募資90億元,其中25億元被用于搭建“智能制造”產業供應鏈平臺。

盡管服務智能化已經成為傳統紡織企業未來改革的重心,但在曹學軍看來,每個企業在發展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應找準自身的特色,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選擇。“智能制造是一個手段,而不是一個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效率。”

代曉霞補充表示,對一個企業來說,只要做好某一環節的智能化就夠了。因為,從企業自身講,智能制造的一體化改造不容易實現,成本很高。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