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2.35萬輛,同比增長3倍。在汽車行業整體產銷量下滑、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可謂“萬綠從中一點紅”。整車產量的高速增長,給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也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本文主要探討整車和電機的發展情況。
市場概況
對中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以下三重戰略意義:實現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目標;迎接能源安全的挑戰與實現可持續發展;解決汽車排氣污染治理,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2015年,新能源汽車出現爆發式增長,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出臺了大量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這些扶持政策逐步落實之后,新能源汽車發展如虎添翼;在鋰電池、電機、充電等產業鏈環節得到充分發展后,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布局為新能源汽車產量的爆發提供了現實基礎。此外,“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力爭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在較低的基數下,以政策為催化劑,產業鏈為支撐,未來新能源汽車仍然會維持高速發展。2015年,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約20萬輛,在汽車行業整體中占比不到1%,理論上來說,新能源汽車未來仍有上百倍的增長空間。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實,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有望快速放量,從而打開新能源電驅動系統超千億級的市場空間。當前,商用車和乘用車驅動電機系統價格分別約為8.5萬元/套和0.9萬元/套,以此計算,則到2020年點擊系統的年銷售額有望接近290億元。
投資邏輯
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涉及到整車、零部件等環節。其中,零部件含鋰電池、充電、電機等細分領域。根據各個行業的特質看投資機會,其順序為:鋰電池〉充電〉電機〉整車。但是,個股的選擇存在明顯不同,因為相關標的彈性決定了其投資機會。目前: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路徑為“公共領域”帶動“私人發展”。其中,公共領域中會以占比較大的公交車為先導,進而帶動新能源物流、環衛等用車的發展;乘用車將主要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選取。
從整車來看,選取標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產業鏈是否完善,最好能夠全產業鏈布局,涉及上游鋰電池資源,甚至下游充電領域。二、技術是否成熟,或者戰略是否清晰,公司是否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布局良久,有技術積累且戰略堅決。三、公司原有業務與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性,突出公司的轉型快和彈性。
從電機來看,因大多公司都是通過轉型而來,之前要么不生產電機,要么只為傳統汽車或者其它領域提供電質電機。對投資標的的選擇,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原有業務與電機的相關性大小,決定轉型能否成功。二、原有業務的體量大小,決定了轉型彈性和支持實力。三、新收購的電機標的在行業內的地位,是否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