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比亞迪拿下“聯合國能源特別獎”,成為全球唯一獲獎的新能源車企。“我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讓人類真正生活在一個可持續的環境中。”比亞迪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技術應為戰略服務,未來的比亞迪將圍繞新能源戰略這個核心,從電動車、太陽能、儲能三大方向,推動全球新能源的普及與發展。
業務跨度廣但都專注于能源
時光退回20年前,當時的比亞迪只是一個普通的電池制造商。
那是一個創業氛圍風起云涌的時代,“大哥大”、BP機風行,電池市場龐大。同時,那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各大外資電池廠商分食國內市場,沒給中國企業留太多機會。
但搞電池研究的王傳福并未畏懼,帶著團隊迎難而上,憑借勤奮鉆研和自身技術積累,以及低成本的控制,他們虎口奪食,獲得了各大手機廠商的訂單。此后幾年,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發展所向披靡,一度成為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二次電池制造商。
10年前,比亞迪的一次轉身,讓其跨入另一個廣闊的世界——汽車領域。明顯的性價比優勢,使比亞迪首款汽車品牌F3一上市即受追捧,立即在汽車領域站穩腳跟。
今天,比亞迪牢牢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30%以上的份額,力挫日、德、美等傳統汽車巨頭,連續3個月站在全球同類型車月度銷量榜首。
從電池生產到汽車制造,再到太陽能、電動車,比亞迪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比亞迪始終專注在“能源”上做文章。搞技術出身的王傳福談起比亞迪的技術力量時頗為自信。“我相信我們的技術,強大的技術可以決定比別人更長遠的戰略。”
品牌發展之路舉步維艱
從小作坊式的電池制造商,到今天全球新能源應用領域的巨頭,如此大的成長跨度,比亞迪20年的發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做電池,比亞迪確實有優勢,畢竟王傳福團隊大多是電池研究領域的專家,加之相對偏低的人工成本,能夠讓比亞迪靠性價比優勢脫穎而出。但對汽車工業來說,比亞迪絕對是個“愣頭青”。
當時中國汽車工業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想在外資車、合資車壟斷的市場做國產汽車談何容易!確實,外界普遍不看好比亞迪做汽車,當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的消息傳出時,股價頓時從18港元急跌到9港元。
隨著F3的上市,比亞迪漸漸在汽車行業找到了“感覺”,以國產轎車的身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嶄露頭角。但后來在新能源車的拓荒過程中經歷坎坷,包括電動車E6起火、雙模車受質疑等。
“現在來看,這反倒是團隊鍛煉的好機會。在承受巨大壓力下,我們的技術、公關、產品銷售都得到了提升。”談及這些磨難,王傳福一臉輕松,“做企業,總是好事多磨。”
營造全球綠色夢想
過去幾百年來,傳統化石能源的大面積應用,在給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極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以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始終無法擺脫環境污染及其自身儲量有限的尷尬。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已然成為各國應對能源與環境問題的唯一出路,可持續發展也就成為人類的共同選擇。
“我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讓人類真正生活在一個可持續的環境中。”王傳福說,新能源車、儲能電站和太陽能開發如今是比亞迪三大夢想。太陽能是用之不竭的,在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比亞迪利用技術和成本上的優勢,順利推出了太陽能電站。同時,依托自身強大的鐵電池技術,比亞迪有效解決了各種可再生能源應用過程中需要“電力儲存”這一世界性難題,先后推出了比亞迪儲能電站、家庭能源系統、UPS等一系列產品。
不僅如此,在占據全球能源消耗20%的交通領域,比亞迪更是創新性提出了“7+4”的發展戰略,將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線擴大到所有的道路交通領域,試圖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污染問題。截至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遍布五大洲36個國家和地區。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