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機器人上升空間巨大 更具“人格化”品質

時間:2015-09-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是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元年。一方面,關鍵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蘇州綠的的諧波減速機已經實現量產。另外一方面,埃夫特等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今年有望同比實現高增長,正在逐步逐步接近盈虧平衡點。

工業4.0的核心驅動是工業自動化,旨在助益工業與生活的扁平化融合:繼上一個電子信息化3.0之后,全球正日益融入網絡化的時代,其中網絡互聯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滲透,正加速新一代以智能制造為引領的工業自動化技術的革新。

工業4.0即是德國政府于2011年提出的一項高科技戰略工程,旨在提升制造業的計算機化水平。美國的制造業復興計劃也與此類似,其核心驅動是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同時,CPS(cyber-physicalsystems,網絡物理系統)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應用,帶來的工業機器人+物理互聯網的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構建出更富彈性、更趨扁平、信息指令雙向流動的智能化制造時代。

國內機器化率水平提升空間廣闊,正駛入成長快車道:據統計,2013年中國萬名工人的機器人擁有量是23臺,全球平均水平是58臺,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來機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勞動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前者的比價優勢愈發突出。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每年新增裝機數量超30%,全球同期在10%。

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實現銷售額109億元,同比增長31.3%,銷量約37000臺,其中國產份額占比1/4。在機器替代人工與國產替代進口的時代背景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緊扣中國工業4.0時代的嶄新脈動。

關注具備核心內生技術與廣闊下游外延的優質標的公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工業機器人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458家,同比增長14.5%;截至14年9月,國內各省市在建機器人工廠超過30個。

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運動控制+變頻驅動,國內代表性的企業有依托中科院自動化所的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其長期專注該領域,處于引領地位。我們同時看好具備核心內生技術與廣闊下游外延的工控企業,諸如掌握核心變頻+伺服技術的匯川技術、英威騰,電機驅控領域的龍頭大洋電機,依循變頻驅控這一電力電子技術的同源性,未來上述相關企業向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順勢拓展延伸,值得重點關注(新時達并購眾為興后形成的機器人領域協同效應可資借鑒)。

國內將形成千億級工業機器人市場與百億級公司

2013年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估計2020年中國的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大部分需求將來自于汽車以外的一般制造業。而國內一般制造業的自動化需求分為三個階段: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大企業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國內大企業逐漸在推動自動化改造,直接原因是人工短缺和人力成本飆升;估計2-3年以后會進入第三個階段,廣大中小型制造企業大規模使用機器人,屆時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將走向成熟。

今年是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元年。一方面,關鍵零部件有所突破,例如,蘇州綠的的諧波減速機已經實現量產。另外一方面,埃夫特等國產機器人本體銷量今年有望同比實現高增長,正在逐步逐步接近盈虧平衡點。參照富士康機器人的發展經驗,估計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本體年銷量超萬臺的國產機器人企業。

長期來看,估計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有望出現百億級的龍頭企業。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埃夫特、博實股份等,目前體量相對較小,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間。

服務機器人將提供巨大估值空間

參考PC和工業計算機的市場容量對比,未來服務機器人有望達到千億美元級的市場。目前服務機器人還處于產業化前期,掃地機器人和無人機等單功能服務機器人已經產業化。另外,人口老齡化正在推動醫療及護理機器人快速產業化。美國已經有手術機器人上市公司直覺外科,以及外骨骼機器人上市公司REWALK,預計國內未來3-5年內會出現成規模的醫療或護理機器人企業。

我們認為未來服務機器人的終極目標是人形機器人,將隨著人工智能的成熟而產業化。由于服務機器人兼具標準品和消費品的屬性,成長爆發程度遠高于工業機器人,這點從近幾年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和大疆無人機增速可以得到驗證。而且市場空間更大,因此未來服務機器人將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估值空間。

國內機器人行業投資三個階段

國內機器人行業投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并購、合作等機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題投資為主;第二個階段:機器人概念股業績出現分化,好公司脫穎而出;第三個階段:行業格局趨于穩定,投資龍頭股為王道。

目前處于第一與第二個階段重疊處,在追逐機器人概念股的同時,需要找出有競爭力和有業績的機器人企業。也就是說,機器人板塊將從“主題投資”逐漸過渡到“業績為王”。

機器人板塊選股方向包括: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工業機器人本體放量,尤其是經濟型本體;有技術含量的系統集成商;新興的服務機器人。

理由

1、服務機器人是下一個藍海市場,預計2020年全球需求超200億美元。而且全球各國均處于起步階段,中國企業在資本驅動、需求帶動下,在國際競爭中擁有優勢。

2、機器對人不是取代,而是協作。第一代機器人更多是體現自動化,正由“節省人”到“協作人”過渡。在工業應用領域尤其明顯,如KUKA和ABB都在發展能夠人機協作的工業機器人。第二代機器人則是智能化和自主化,逐步具有感知、思考、控制的能力。如同“空中機器人”無人機目前已經能夠做到在障礙物前懸停(通過傳感器感知),但是還不能設計規避路線(通過計算實現分析規劃和推理),以及后面的精確執行(控制和運動)。

3、服務機器人將走向平臺化、網絡化。未來的服務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從虛擬世界聯系物理世界的重要載體,是人類輔助終端從PC、智能手機質變成為“人格化”智能自主平臺,甚至成為人的替身(阿凡達)。PC和手機的大發展依賴于操作平臺的統一,未來服務機器人同樣可能基于某幾類平臺,快速增加應用。而服務機器人的人工智能處理和自我學習也無需本體來完成,可以通過云端服務器來實現計算。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