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看國產機器人如何扛好“中國制造”大旗

時間:2015-09-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機器人技術國外做了幾十年中國才來趕,仍然在量變式的積累;而服務機器人國內外的市場發展都在起步階段,水平相差不多,因此國產機器人在這一領域應當有更多的機遇,有望‘彎道超車’。

在許多大城市的商場里,掃地機器人、割草機器人和教育機器人已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得益于工業機器人的快速發展,零人工搬運、零人工焊接的場景已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車間中成為現實。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國產機器人企業正面臨一場與跨國巨頭的“主場”競爭。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國產機器人產業如何依靠自身優勢突出重圍,帶領制造業轉型升級,扛好“中國制造”的大旗?

服務機器人有望“彎道超車”

按照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分類,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相對成熟,歐美、日本等在該領域技術研究起步較早、積累深厚,目前占據著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在技術水平上,除沈陽新松、哈爾濱博實等少數幾家國內龍頭企業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的某些領域能夠打破技術壟斷、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絕大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目前仍處在技術追隨者的位置上。

“工業機器人技術國外做了幾十年中國才來趕,仍然在量變式的積累;而服務機器人國內外的市場發展都在起步階段,水平相差不多,因此國產機器人在這一領域應當有更多的機遇,有望‘彎道超車’。”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作出了如上判斷。

8月19日,記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機器人實驗室中看到了一只機械靈巧手。它有5根手指、15個關節,有觸覺,握住雞蛋也不碎,可遙控操作。技術負責人、哈工大副教授蔣再男介紹,靈巧手項目做到現在已是第四代產品,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曾獲歐盟技術轉化一等獎等多個國際大獎。“它在機器人的靈巧操作領域將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表示,在服務機器人的技術上,公司經過多年攻關也已有所突破。“工業機器人只需固定在某個環境工作,但服務機器人要在空間中自主行走、避障、充電。這個技術我們已經解決了,學術上叫建地圖,其實就是認路。”

部分企業仍處于行業低端領域

在近兩年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國產機器人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場面。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國內就有上千家機器人企業注冊,中國機器人注冊企業超過4000家。

“盡管國內機器人企業數量上去了,質量上卻還不行,與國外那些巨頭相比,國產機器人企業絕大多數都只是‘小帆船’。”徐方說。

哈爾濱行健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宗義20多年專注于國產智能焊割機器人研發,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太小,而機器人項目投入大,周期也相對長,我們的企業確實沒有這方面的積累。國家一直在呼吁,讓企業成為研發的主體,但這樣小的體量是無法做到的。”

此外,來自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信息顯示,2014年,外資工業機器人企業利用其技術、質量等優勢在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占比達到70%以上,且產品以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而國內企業銷量占比僅為30%,其產品還主要處于行業的低端領域。

曲道奎表示,機器人市場前景確實廣闊,但若持續同質化低端擴張,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國產機器人的未來結果,只能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

告別小散弱要靠集群發展

“國外機器人企業也就是十幾家巨頭,我們靠小企業、小錢來發展機器人產業是不行的。”曲道奎認為,中國需要有上規模的機器人企業。“這個規模不僅指產業規模,更指企業的綜合實力。”而在工信部2014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于去年12月底成立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被看作是國產機器人整合資源、走集團化發展模式的重要一步。該集團副總裁白相林介紹:“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基本思路是:平臺牽引—全鏈整合—創新創業—集群發展,其目標是打造國家級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創新創業平臺。”

“技術革命往往也伴隨著企業模式的變革。”曲道奎認為,從最早的工業革命到現在,企業模式已經從工廠模式變成公司模式,再變成平臺模式。“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開放,不強調你擁有多少資源,而是強調你能調度多少資源。所以很多企業成了平臺,比如蘋果公司,連生產制造環節都沒有了。”

曲道奎表示,新松正在實施大平臺發展戰略,希望打通創新鏈平臺,并與產業平臺、基金平臺協調發展,引入更多資本運作,并關注創投領域。“目前國內的創客空間主要還是手指創客,即軟件創客。但是隨著未來技術的發展,新硬件時代即將到來,機器人將是軟硬件最佳的結合點。”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