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2014年這顆明珠大放異彩,這一年也被認為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元年。而經過前幾年醞釀,機器人產業也在2015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正在向先進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其中,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2020年達600至800億元;浙江培育的7大萬億級別產業中,機器人是制造業代言人;江蘇機器人產業年均增長25%,2017年規模要達到1000億元。
上海目前已成為我國產業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國際4大機器人巨頭均設有機構,國內龍頭企業也紛紛落戶,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集聚了一批本體和功能部件企業、系統集成商、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
但較之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上海機器人產業的差距十分明顯。去年工博會上,ABB展示的YuMi雙臂機器人已能滿足柔性和靈活制造的需求,成為世界上首臺真正實現人機協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務的跨時代產品。
上海為解決核心功能部件依賴國外技術、自主本體企業尚未形成規模、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難以滿足市場要求等不足,去年曾提出5項舉措,包括:推動機器人產業開放發展、搭建機器人產業服務平臺、創新機器人產業發展模式、探索設立機器人產業基金和加大裝備首臺(套)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3月,上海市副市長周波深入上海新時達機器人公司,調研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他要求各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圍繞提高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打造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要鼓勵企業采用“基金+基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廣產品應用,促進上海機器人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