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首屆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洽談會(下稱“裝洽會”)拉開帷幕,酷炫的新能源館、科幻感十足的智能裝備館、高大上的航空航天裝備館,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突破和跨界融合,為觀眾呈現了一臺好戲。
而這背后,反映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對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產生了深刻影響。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珠西裝備制造業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成為發展趨勢。
綠色化融入新能源,追求節能環保
隨著環境保護標準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綠色競爭力成為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首屆“裝洽會”可以深刻感受到,綠色制造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譬如,新能源技術的運用,正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來到新能源展廳現場,一輛復古感十足的新能源公共汽車極其亮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銀隆新能源為環天安門觀光旅游線路專門設計的純電動“鐺鐺車”,“零排放、零耗油、零污染”,同時,“通過10年期的成本費用比較,銀隆純電動公交車與傳統柴油公交車相比,可節省152萬元成本”。
在新能源不斷創新的同時,現有的裝備和工業設備正在通過不斷的研發推陳出新,力求達到最佳的節能環保效果。
柯達清潔燃煤氣化裝置是廣東柯達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一款清潔煤氣化裝置,通過計算機對煤制氣系統和相關系統進行操作、監控,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實用的“三電一體化”計算機遠程集成控制系統,從而讓燃煤變得更安全、更經濟、更清潔。
用技術手段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相似的故事發生在一家參展的佛山企業內。“在現有壓鑄機液壓系統中,油泵電機以恒定轉速提供流量,多余的油通過溢流閥回流,這就是高壓節流。”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壓鑄機通過高壓節流造成的能量損失可高達36%至68%,“效率跟不上的同時,也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而通過不斷的研發,伊之密公司研發生產的SM系列伺服壓鑄機大幅提升了能量利用率,“相比之前節能率提高了40%至70%”。
智能化“互聯網+”工業的互融互通
“大家好!我叫小柔,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認人識物,能說會道,希望大家喜歡我。”在5號展廳里,一個身高約50厘米的機器人正在對著圍觀人群自我介紹。這款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的機器人“小柔”,是科大訊飛的尖端語音識別、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的階段性體現。
實際上,在數字化技術和制造技術融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致力于提高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所謂智能化,指的是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新的就業形態,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智能處理和協同工作。
“在下一階段的物聯網時代,人機交互一定是通過語音來進行實現才最為便捷。所以,訊飛志在基于領先的人機交互的基礎上,讓機器從能聽會說,向能理解、會思考進行革命性邁進。”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郭巖表示。
與此同時,科大訊飛還通過自主研發的中文語音智能云計算平臺——訊飛語音云,向全球7萬多家合作伙伴及10億臺智能終端提供先進的智能交互技術及服務。“通過大數據,加上人工智能技術,最終完成智能化的平臺建設。”郭巖表示。
告別可愛的“小柔”,我們來到了現代感十足的ABB集團展館,各式各樣的工業機器人正在辛勤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