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上半年集成電路進口量依然高企 未擺脫被動局面

時間:2015-08-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并且,受到手機為主的終端市場影響,國內一些芯片廠商的利潤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集成電路進口數字仍然高企,7月份進口額達到1164億元人民幣,出口額則為361億元人民幣。這說明我國仍未擺脫集成電路高度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進、出口結構嚴重不均衡。

“這兩年可以說是資本的活躍期,但是產業的爆發仍需要兩三年時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從缺乏資金到不缺資金,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已經跨過了一道坎,但這并不代表整體產業的實力提升,目前的資金只能為未來的發展提供資源儲備。

進出口逆差大

海關總署的數據,2015年7月全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達到274.02億個,金額達到1164億元,而出口數量達到148.99億個,金額達到361億元。這一數字高于同期水平,顯示無論是從量還是價格上來說,集成電路產業都處于極為旺盛的狀態。

但從同期累計數據來看,進口數量和金額同比增長10.4%和4.3%,出口數量則為17.6%和2.0%,進口數量增速雖然緩于出口,但金額仍高出2個百分點。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說明我國集成電路出口仍然處于中低端水平。

根據媒體報道,在此前舉行的一次行業峰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價值平均7.7美元,而出口不到3毛錢,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進入成熟期后,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目前還集中在低端市場。

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在出口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貢獻了不小的份額,除去外商投資的因素,國內集成電路企業仍處于小而散的狀態,仍沒有形成產業巨頭。

雖然此次海關數據并沒有單列外商份額,但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出口中外商企業占比通常超過60%,并且隨著過去兩年三星、英特爾等芯片巨頭廠商在國內紛紛加大投資額度,這一數據仍然處于高位。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國內“成功”的半導體公司如展訊、瑞芯微、格科微主要服務的還是低端市場,并且有相當比例是供于手機產業鏈,關鍵產品和核心產品并沒有進入到主流。

“今年展訊和海思的出貨量應該都不錯,但展訊主要是集中在功能機這塊,而海思是依托于華為的供應鏈,不可復制。”王艷輝對記者表示,目前展訊一個月智能機的出貨量基本可以達到500萬臺,而功能機則主要為三星代工。

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半導體業目前還處在“不是靠創新而是靠廉價替代”的狀態。

并且,受到手機為主的終端市場影響,國內一些芯片廠商的利潤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LTE手機套片價格已跌到6塊多錢,非常低。在運營費支出沒有明顯縮減的情況下,價格越低,毛利率和凈利潤就越低。”一芯片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高通的降價導致聯發科、展訊跟進降價。據記者了解,受WCDMA(3G)芯片出貨量大幅增加影響,展訊預計2015年的銷售收入比往年將有20%的提升,不過受到4G及3G芯片毛利率下降的影響,展訊的毛利率也將出現下降。

誰當了資本熱的“炮灰”?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8個月中,集成電路領域中國企業參與的大型投資并購,超過2005~2012年8年間總和的60倍,在全球集成電路投資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卻成為了一個特例。

而繼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成立后,各地也采取積極措施跟進,地方版產業基金和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僅7、8兩月,三個省市均落地相關產業措施。8月5日,總規模不低于300億的湖北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注冊成立。7月底,廈門和遼寧也成立了產業聯盟,各路資本競相追逐,集成電路熱度不減。

“現在是不差錢了,但是技術上仍處于關鍵的爬坡期,現在一些芯片技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落后國外頂尖公司一兩年。”王艷輝表示,目前大基金的投資路線比較保守,但民間資本卻很活躍。

但他也指出,事實上,投資集成電路風險并不小,并且,一些被資本盯上的公司PE已經很高了,見效卻還要好幾年。

可以看到,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資本市場頻頻傳出對國外半導體企業競購的消息。例如,中芯國際擬購韓國東部高科、CEC和大唐電信參與競購Marvell、武岳峰資本參與競購ISSI等等。

“我們現在很多基金拼命想收購外國的公司,可以收購,但是收購的過程中為什么不能放在國內公司,把600強整合成200家?”魏少軍認為,這主要考驗國內的企業家的發展思路,是否能夠放下小農意識,真正通過整合走向產業化發展。除了投資外,還要打造龍頭企業,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第一名占據行業90%,剩下份額被瓜分。

“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始終會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掌握最先進技術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高的利潤率,同時集成制造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會隨著工藝的演進,不斷增加,如何集合產業鏈上下游之力,縮短研發時間、節約成本是中芯國際的訴求。”一芯片行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僅僅是資本的支撐并不能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