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民經濟增長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呈現緩中趨穩的特點,但是宏觀經濟趨穩并不代表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開始向好。上半年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持續下降,雖然粗鋼產量有所下降,但是鋼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而鐵礦石價格出現了兩個多月的向上反彈,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嚴重,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7月2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在2015年第三次信息發布會上如此總結今年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總體運行情況。
朱繼民指出,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
粗鋼產量近20年以來首次下降。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1億噸,同比下降1.3%,去年同期為同比增長3%。全國粗鋼產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國粗鋼產量進入峰值區的標志。按照發達國家粗鋼產量變化趨勢推測,我國粗鋼產量達到峰值以后,將在峰值附近波動一定時期以后呈現下降趨勢。
鋼材消費進入峰值區。從歷史數據看,截至目前,2014年是粗鋼產量峰值年,2013年是粗鋼表觀消費峰值年。2013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7.1%,2014年同比下降3.3%,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7%。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進入峰值區的特征明顯,市場需求大幅增長已經成為歷史,今后若干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將在一定區間內波動,略微增長或有所下降均屬正常。
鋼材出口大幅增長。上半年,全國出口鋼材5240萬噸,同比增長27.8%;進口鋼材665萬噸,同比下降8.2%。上半年累計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4766萬噸,同比增加1279萬噸。保持這樣的出口量有利于緩解國內市場供需矛盾,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在貿易摩擦方面已經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鋼材價格持續創出新低。自2014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一路下跌。2014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年初的99.14點下跌至年底的83.09點,降幅16.2%。進入2015年,下跌趨勢不但沒有減緩,反而更加劇烈,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點跌到今年6月末的66.69點,降幅19.7%。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指數降幅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降幅。鋼材價格指數持續突破有指數記錄以來的低點,目前已經跌破63點。
鐵礦石價格與鋼材價格出現背離。4月份以后,鐵礦石價格向上反彈,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已經由4月10日的每噸46.84美元,上漲到6月末的每噸59.19美元,漲幅高達26.4%,而同期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下跌10.2%,礦價與鋼價趨勢出現背離。7月份以來鐵礦石價格快速下跌,7月8日跌至45.13美元/噸,再創新低,近期又回升至50美元/噸左右。通過研究發現,部分企業鐵礦石庫存與礦價存在較高的正相關性,即礦價下跌,企業庫存下降,礦價上漲,企業庫存上漲,反映了買漲不買跌的采購心理。鋼鐵企業的集中補庫、集中采購對礦價上漲起到了助推作用。
主營業務虧損加劇。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實現利稅390.5億元,同比下降14.1%;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而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36.8%;虧損企業虧損額185.5億元,同比增長98.5%。
企業之間已出現明顯分化。上半年,盈利前10名企業合計盈利165.9億元,同比增長113.1%;虧損前10名企業合計虧損139.7億元,同比增長152.3%。縱觀盈利企業特點,一是生鐵制造成本較低,并且效益越好的企業降本增效力度越大,僅煉鋼生鐵制造成本一項,企業間的差距每噸就高達500-900元;二是勞動生產率高,效益較好的企業年人均產鋼普遍在800噸以上,部分企業年人均產鋼量在1000噸左右。如果說煉鋼生鐵制造成本高低受區域影響較大,沿海沿江企業相對于內陸企業存在一定的地利條件,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則體現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體現了現代化管理水平的差距,值得企業研究。
朱繼民還總結了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傳統用鋼行業增速持續回落,鋼材需求持續下降。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4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5.8%,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8%。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機械行業增速持續放緩,汽車產銷增速回落,造船行業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大幅下降,傳統用鋼行業增長動力不足,致使鋼材需求持續下降,需求不足仍是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二是長期低價格極大地損害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2015年以來鋼材綜合價格指數持續創出新低,接連跌破80點、70點、正在向60點靠近,今年上半年的降幅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鋼鐵行業經過對標挖潛和管理提升取得的降本成效完全不能彌補鋼材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長此以往,企業生存都是問題,對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也構成影響。
三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較突出。受銀行嚴控鋼鐵企業的貸款規模影響,許多鋼鐵企業面臨著不予增量、續貸困難、漲息和抽貸等問題。2014年,大中型鋼鐵企業銀行借款同比下降1.43%,而非銀借款同比增長9.2%,鋼鐵企業從傳統銀行融資渠道獲取資金正在減少,而從非銀渠道借款額大幅增長,反映了企業融資難的狀況。上半年,企業銀行借款同比下降6.43%,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9%,而利息支出僅下降1.04%,企業融資貴的問題仍然突出。
四是鋼材出口大幅增長,貿易摩擦增加。上半年,由于國際市場鋼材價格降幅小于國內市場降幅,企業紛紛加大出口力度,造成鋼材出口總量同比增長27.8%,但是出口總金額僅增長0.06%,上半年鋼材出口均價同比下降172美元/噸,鋼材出口量大價低,引起有關國家和地區鋼鐵同行對我鋼材出口的普遍憂慮,也直接導致針對我鋼鐵產品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僅今年上半年,針對我國鋼鐵產品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就多達八起,7月份又增加五起。
對于下半年面臨的嚴峻形勢,朱繼民提出我國鋼鐵行業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努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把防風險、控產量、穩市場、增效益作為全行業的首要任務。第二,要深入推進擴大鋼結構應用等重點產業聯盟的工作。第三,積極促進相關財稅政策落地實施。第四,加快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加快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務型轉變。第五,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實現與城市共融發展。
朱繼民同時指出,我國鋼鐵行業未來發展有幾個重點問題必須要把握:
一是化解產能過剩。近期化解產能任務主要是針對河北、山東、遼寧等少數省市,但現在看,僅僅靠這樣化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非常嚴重。據統計,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為12億噸,而消費需求僅有7.4億噸。這樣嚴重過剩的產能僅靠幾個地區有限的數量分幾年完成,遠遠解決不了產能過剩問題。當前產能過剩問題是制約我國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的最突出問題。如果開工率不能達到80%左右,那么行業擺脫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化解產能過剩還需要進一步出臺一些必要的行政措施,包括經濟措施。
二是進行大的結構性重組,包括區域結構、布局結構和企業結構。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太低,全國有500-600家鋼鐵生產企業,甚至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進行無序惡性競爭。在當前鋼鐵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果行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這些大的結構問題不解決的話,行業想要走出困境也比較難。
三是加大創新力度。“十三五”期間,中國鋼鐵企業必須要真正在創新上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尤其是面向重點用鋼行業加大創新力度。目前,國家對創新有政策支持,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產業結構非常分散的情況下,鋼鐵企業不能集中精力重點突破一些關鍵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因此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四是進行綠色發展。近幾年中國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非常快,我國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高于國際標準,但是,真正實現綠色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怎么在綠色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五是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鋼鐵行業要真正在國際上形成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實現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在國內形成區域化競爭優勢的企業,在專業化方面有競爭力的企業,實現國際、國內市場的協同發展。這就是我們實現鋼鐵強國必須要走的路。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