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入指令到拿到刀具,只要30秒。”位于濱湖區的一汽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生產車間內,“90后”刀具倉庫操作工吳杰珠向濱湖區經信局工作人員展示了“智能倉庫管理”的速度,以往要憑記憶的分揀工作如今只需輸入型號,30秒內就可提供給車間技工。這是傳統車間“智能化”后的一個細節。與倉庫一路之隔的智能化車間正在調試中,橙色機器人將取代操作工為高壓共軌系統制造提供上下料。“使用機器人,會促進產品質量的穩定,”該所副總工程師宋國民說,今年10月智能化車間將正式啟用。
智能車間的“使用范圍”正在濱湖區制造業擴大,而目標則指向“先進制造業”。“今年5月底,無錫貝斯特精機公司展示智能工廠,有一定的示范效應。”濱湖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行業有自己的標準,同類企業可以相互借鑒,而油泵所、貝斯特等一些“先行者”的經驗,將助推制造企業使出“巧勁”加快邁向先進制造業行列。最近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濱湖區先進制造業投入增長超30%。
選擇“智慧生長”的企業,拼的是一股巧勁,展現出制造業的“另一種姿態”。在從事瀝青混凝土設備制造的雪桃集團,用兩年研發設計了遠程客戶服務系統,把互聯網、物聯網元素與制造業結合,不僅節約200萬元的客服成本,而且今后還能有每年1500萬元的軟件服務收入。在率先展示“智能工廠”的貝斯特,新的制造車間里有機器人、機械手、傳送機械,卻只有兩三個員工,查看著電子屏上的參數。新工廠也開啟了該企業從傳統設備制造向智能設備制造商、自動化設備集成商轉型的道路,并帶來了五年的訂單預期。
“智能制造在濱湖區還剛起步,但企業家對此有熱情。”濱湖區經信局建立了企業掛鉤聯系制,在上門服務中發現,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對“智能化”、“互聯網+”等感興趣,也意識到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該區“經信月報”顯示,上半年蠡湖葉輪、永翰特種合金等10多家企業正在通過全面改造升級打造智能車間,振華轎車機器人焊接車間已投入試生產,在建的工業項目中“智能車間”字樣亦不鮮見。
企業對先進制造業的投入熱情,將推動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據悉,1-6月,濱湖區142項超千萬元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96項,完成工業投入48.5億元,同比增幅31.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工業技改投入項目73項,完成投入32.4億元,占總投入的66.9%。其中,技改項目的目錄凸顯了企業向創新要競爭力、要效益的思維,一批項目融入“互聯網+”、服務化、智能化元素。為此,該區經信局打算尋找制造業在設備、技術、管理上的共通點,推廣設備運用、技術攻關中有價值的、可以互相借鑒的理念和技巧,打造濱湖產業新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