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制造業又有大事發生,“工業互聯網+雙碳”實施方案即將出臺。
此前,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穩妥有序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其中將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發布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導向目錄,引導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國資委日前也發文明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
綠色制造的概念
綠色制造的目標是使產品在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即強調高科技含量、資源消耗少,重在降低能耗,是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關鍵。
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助力綠色生產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雙碳背景下,節能減排成為社會和行業的共識,綠色制造成為制造業的新趨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成為制造業節能降碳增效的新驅動力。
能源資源效率系統提升是制造業邁向綠色生產的重要推動力。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深刻把握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深挖數字技術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潛力。生產的精細化管理有望提高制造業的資源利用率,減少各環節中的資源浪費。
政府牽頭,為綠色制造注入資金
為鼓勵企業加快綠色制造升級,各地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在資金上給予支持。
內蒙古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江蘇宿遷市近日設立智改數轉綠色化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總規模不超過5000萬元,對全市工業企業納入智改數轉綠色化項目融資增信,為企業提供低成本信貸支持。
應用場景落地,企業節能降碳初見成效
在2030目標的驅動下,節能減排需要更多的應用場景。各企業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依托“5G+工業互聯網”,安徽省海螺水泥工廠在關鍵生產工藝能耗、碳排放上采用了數字化監控,節約電力4億千瓦時、二氧化碳減排近75萬噸、污染物減排3萬噸。
廣汽豐田雙擎混動車型銷量在總體銷量中的占比,已從2020年的11%提升到了2021年的22%。從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來看,混動車輛較純電車輛或傳統燃油車輛碳排放更少。
三一重工此前獲得“燈塔工廠稱號,”三一樁機燈塔工廠的手機實時告警功能,對每小時用能超限及每天用能進行控制。
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我國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不斷提高,能耗比有所下降,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了77.5%,是近年來較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
相信在工業互聯網和雙碳目標的共同加持下,更多的應用場景落地,綠色制造將成為制造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