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活的地方,就免不了會產生生活垃圾;有制造工業的地方,也難免會有工業廢料。因為土地資源的局限,傳統的填埋式處理方式,日漸顯現出其不足的一面。在新能源探索和發展的道路上,路橋卻將這些原本令人頭疼的廢棄物變成了能源,把城市變成了一座金礦。
城市垃圾不再是一種麻煩
“這些堆積成山的城市生活垃圾什么時候才能不再成為這個城市的負擔?”數年之前,每次路過金清的垃圾填埋場時,孫東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孫東海,是路橋區供電公司金清供電所線路運行班班長,部隊復員之后就進入電力系統,如今已有30個年頭。作為一個供電人,他想到,這些垃圾若是能用來發電,那產生的社會效益又將是何等巨大?2009年,一次他和同事在聊天時獲知,垃圾發電技術就要進駐臺州了,首先解決的可能就是路橋的生活垃圾。
2011年年初,同事帶他跑了趟路橋蓬街鎮的十塘。在那里一處建筑工地上,他看到了一座正在建造當中的垃圾發電廠。
“當時很激動,垃圾發電技術真的來了。垃圾填埋場附近的村民等待這一時刻已經很久了。”孫東海說,臭烘烘、令人生厭的垃圾從此要成為產生電能的另一種資源了。
每天有1000多噸生活垃圾轉換成電能
臺州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的技術負責人莫國棟介紹,臺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是臺州市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和環境保護民生工程,2011年完成各類立項審批,2011年3月起開展土建施工和全面設備安裝調試,2012年9月基本建成本工程一期項目,順利實現連續168小時試運行和并網發電。
莫國棟說,目前在運行的是兩爐兩機,每天可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以上。保證垃圾在得到無害化處理的同時,為城市提供一定量的電能。
據了解,目前該發電廠用于發電的生活垃圾主要來自路橋城區,也有部分來自椒江城區。目前每千噸垃圾在經過處理后,能產生35萬千瓦時電量,整個發電廠目前的年發電量在7000萬千瓦時以上。隨著臺州城市的擴張和發展,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在逐漸增多,當前的垃圾日處理量已逐漸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他們也正在加緊進行二期工程的建設。“待二期完工,4爐3機運作,我們的日處理量可以達到1800噸。”他說。
此外,路橋區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陳士華告訴記者,目前在路橋的金屬再生園區內,一個專門以工業垃圾作為原料的發電廠也正在建設當中,負責人是有“垃圾大王”之稱的臺州企業家張文國。
“目前這個項目總投資是1.2億元,盡管還在建設當中,但我很有信心,這將成為我們臺州人的壯舉。”張文國說。
垃圾發電,我們得到的不只是電能
目前臺州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有7000萬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在路橋區用電比例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路橋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陳桑紅說,利用垃圾發電,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
首先,這種方式有利于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標準化、規范化;其次,節約了大量土地資源,緩解了臺州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壓力;同時,杜絕了多余垃圾因進入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而產生的污水、廢氣等二次污染,改善了人居環境質量。
莫國棟說,路橋區供電公司給了他們很大幫助。最初,供電公司技術人員給他們的項目做了合理性評估,并給了指導建議,這些建議大大節省了工程建設的投資成本。在投產之前,供電公司對項目接入系統的方案進行了完善,加快了工程的投運速度。日常工作中,客戶經理提供的優質服務,也讓他們的日常工作變得更為便捷高效。
路橋的垃圾發電項目,在政府和供電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不斷發展壯大。能源生產,從產生廢棄物到利用廢棄物,這本身就是一次飛躍。
作為新能源生產的一種形式,垃圾發電正讓原本給我們制造“麻煩”的垃圾,變成能產生電能的寶貴資源,讓資源得到更為高效的利用,它最終也會讓我們的城市生活變得更為干凈、健康。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