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必須要用工業機器人的根本原因

時間:2015-07-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吞噬了眾多全球制造業工作之后,現在中國將把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中國地區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同比增長54%,這表明中國正在加快工業機器人普及速度。

外媒報道稱,中國制造業將由勞動密集型轉型為資金密集型,2016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位居全球之首。產業轉型、機器人密度、年輕人的就業態度等因素是這場變革的主要原因。

大勢所趨

吞噬了眾多全球制造業工作之后,現在中國將把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中國地區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同比增長54%,這表明中國正在加快工業機器人普及速度。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位居全球之首。

中國有望成為一個自動化中心,這一現象否定了有關機器人和全球經濟的諸多設想。經濟學家通常認為,自動化旨在降低勞動力成本,它可以催生出先進經濟體系,讓制造業免受遷往海外的威脅,甚至可能讓制造業回流。普及自動化的動機未曾消失過。但是,在發展中國家機器人將逐漸取代工作崗位,亞洲、非洲和拉美前沿市場的潛在就業機會正在減少。

在中國,經濟實力的支撐點已經落后于潮流。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而美國等擁有先進經濟體系的國家受影響較小。起初,中國正是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才帶來眾多制造業工作,但新趨勢已經破壞了這種經濟體系。全新的機器人技術比以往更加廉價和易用。

另外,無論工廠設在何處,汽車制造等眾多增長最快的中國制造行業傾向于依賴自動化技術。某些制造業工作只能采用機器人,例如電子產品工廠的精密工作。

機器人密度

亞當斯·納赫爾(AdamsNager)表示:“我們認為中國人擅長制造廉價小商品,但這不是他們的關注點。”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經濟研究分析師,他認為中國計劃讓服裝業、鞋業等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出國內,轉而關注鋼鐵、電子等資本密集型產業,而自動化技術是這些產業一個助推器。

從這個層面上看,中國制造業的轉型與世界其他國家并無兩樣。

但是,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預示著一場重大變革。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工業化帶來大規模就業增長,這讓很多國家迅速步入富裕國家行列,中國可能成為最后一批這樣的國家之一。如果這種自動化趨勢繼續下去,這意味就業增長速度將放緩,但中國尚未出現這種現象。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估計,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225,000臺,較2013年增長27%。工業機器人銷量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場均出現增長,其中亞洲市場增長過半。中國尤為耀眼,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56,000臺。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表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偏低,這是銷量持續增長的原因之一。中國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機器人臺數)為30,德國機器人密度是中國的10倍。

中國加快工業機器人普及速度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機器人中心主管亨利克·克里斯坦森(HenrikChristensen)表示,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快速增長。為了滿足市場對新款機器人的需求,全球最大的自行化公司紛紛興建工廠。

美國機器人制造商AdeptTechnology首席戰略官特里·漢農(TerryHannon)表示,2014年400家中國機器人制造商出席一場中國貿易展覽會。在這場變革中,富士康計劃建造和安裝數千部機器人,以組裝iPhone和其他產品。

羊群效應

事實上,無論使用中國制造的機器人,還是西方公司的機器人,中國快速普及工業機器人還與自尊心有關。瑞士機器人制造商ABBRobotics營銷和銷售主管史蒂芬·懷亞特(StevenWyatt)表示:“當中國人出口商品時,他們經常受阻于產品質量。現在他們會說,‘我們使用的機器人與西歐和北美企業一樣’。”

這也是中國政府推動這場變革的原因之一。2013年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國至少擁有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企業,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占到45%左右市場份額,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種自上而下的戰略會產生“羊群效應”,造成錯誤開支。長江商學院教授兼大疆董事甘潔表示:“如果你把資金投給錯誤的公司,你會排擠掉最創新的公司。”

從目前來看,機器人對中國就業市場似乎并沒有太大影響。2014年,中國城市平均工資增幅超過10%,但今年中國依然計劃創造至少1000萬個新工作崗位。

中國企業主認為,他們越來越難找到愿意在乏味的流水線上工作的年輕人,這是他們采用機器人的主要原因。一些電子產品制造商表示,他們要應對每月高達20%的人員流動率。

雖然有些工廠遷出中國,但中國的就業環境依然保持良好態勢。也許,其他發展中國家對此更有體會。

浙江省銳安硬質合金工具經理陳鄭曉(音譯)表示,勞動力成本不是企業采用更多機器人的原因。“人工制造的產品會產生質量問題,無法保證精密度。機器人的制造速度更快。”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