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億萬富翁孫正義創辦的科技集團軟銀,正在與阿里巴巴、富士康成立機器人合資企業,大舉押注智能個人機器人的未來增長。孫正義稱,“在30年的時間內,我希望機器人將成為軟銀集團產生經濟利潤的核心業務之一。”那么,機器人替代人的大潮何時會開始呢?全智能化生產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創下新高,達到20.5萬臺,同比增長15.2%,較2012年安裝量增長4.6萬臺,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于汽車行業需求的穩定增加。隨著電子產品及新型產業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自動化生產的需要,工業機器人在下游行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子電氣、橡膠塑料、金屬和機械領域。汽車領域應用最廣,占工業機器人應用總數的39.0%;其次是電子電氣領域,占比20.3%;食品飲料和藥品化妝品領域相對較少,占比分別為3.5%和1.1%。
在中國,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代表,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7萬臺,較上年增長55%,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具備較強的政策優勢,在產業政策的激勵和市場需求的帶動下,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快速增長,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2050臺,同比增長26.2%,而2012~2014年的復合增長率則高達44.6%。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產業環境的不斷完善。2014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目標,即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廣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除了國家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總體指導外,各地對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制定了相關政策,予以支持與鼓勵。據悉,我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計劃于今年10月底完成。增長是工業機器人的主旋律
與工業發展相類似,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也面臨區域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制造業及發展較好的地區是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主戰場,也是拉動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驅動力,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區域。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從工業機器人生產研發等產業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在東北、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發展較好。東北是最早從事工業機器人生產的地區,主要企業包括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哈爾濱博時自動化設備、海爾哈工大機器人技術公司等。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汽車制造業、電子制造企業集中地,也是重要的機器人自動化公司集聚地,主要企業有上海富安工廠自動化、上海機電一體化工程中心、上海廣茂達伙伴機器人、安徽江淮自動化設備公司等。京津冀地區因其技術優勢,機器人產業也有所發展,代表企業包括北京紫光、艾捷默、遠大超人、拓博爾等,覆蓋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咨詢等產品和服務。
從應用行業統計數據來看,汽車、電子工業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其中汽車工業是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行業,占比達到38%,與國際對應比例相近;而電子工業領域占比達到18.1%。其他應用行業包括橡膠塑料、軍工、航空制造、食品工業、醫藥設備、金屬制品等領域。汽車工業的發展是近幾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另外,一些新興的中低端市場也迅速擴大,如工程機械領域,甚至一些過去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石化、糧食、建材、化肥、飼料等領域市場需求也迅速發展起來。
預計未來至少10~20年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和產業規模都將持續增長。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將增長到15140臺,增速為25.6%,2017年,產量預計達到23620臺,復合增長率在25.2%左右。從區域結構變化趨勢來看,預計2015~2017年,華東與華南區域應用工業機器人數量仍占據較高比例,而東北、華北區域在各地政府的逐漸重視下,應用數量占比將逐漸增高。從行業結構變化趨勢來看,預計2015~2017年,汽車、電子工業仍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工業機器人在軍工、航空制造、食品工業、醫藥設備等領域的占比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