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住建部相關人士透露,多部委正積極參與起草“互聯網+”行動計劃。分析人士指出,物聯網是鏈接一切的基礎,也是互聯網+的底層技術,隨著智能設備的不斷多樣化,物聯網的生態將逐步建立,物聯網產業鏈或進入爆發期。同時,作為物聯網核心部分——傳感器的原材料,相關稀有金屬的需求也有望得到拉動。
據經濟參考報23日消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目前,各部委正積極推進。據交通運輸部科技司處長鄒力介紹,交通運輸部正參與“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編制,其中“互聯網+交通”作為重要內容得到高度重視。據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將有260億個聯網對象(不包括PC、智能手機和平板),大約是2015年48.8億個的5倍之多,物聯網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
業內人士介紹,從網絡結構上劃分,物聯網可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位于物聯網三層結構中的最底層,是物聯網的數據和物理實體基礎。沒有感知就沒有物聯數據的采集,也沒有網絡上物體的特征數據,感知是物聯網的先行技術,也是物聯網應用的核心。感知層中的基本硬件包括各類傳感器、RFID標簽、GPS和識讀器等基本標識和傳感器件。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夠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根據材料不同,傳感器可分為半導體材料、金屬材料等等。其主要原材料鍺、銻、銦和鎵等均屬于稀有稀散金屬。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作為民間機構,著眼于稀有金屬的長期需求和投資價值,并配合國家開展民間收儲,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并在國際上發出了越來越強勁的聲音。
數據顯示,國內傳感器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09年到2013年市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14年市場規模達到860億元,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或達到1100億元以上。未來,隨著傳感器的大規模使用,稀有金屬的需求也將會大幅增長。作為稀有金屬行業的領頭羊,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