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在華日企現撤離潮:勞動力成本上漲成主因

時間:2015-06-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zo)2014年的調查,受訪在華日企中83.9%認為面臨的經營問題中排第一位的是“勞動成本上漲”,與2013年一樣。以下依次為“員工素質”(55.6%)、“競爭對手增加(在成本方面競爭)”(53.7%)、“質量管理困難”(53.7%)。

繼中國歐盟商會發表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心調查之后,6月17日,中國日本商會也發布了《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5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該白皮書顯示,中國實際使用來自日本的投資額度自2012年達到頂峰以后持續下降,從74億美元下降到2014年的43億美元,同比減少38.8%。

而此前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中,也顯示過半數企業正在考慮將當前和計劃中的對華投資轉至其他市場。

聯系自2014年下半年來松下、東芝、西鐵城等多家日企在中國關停了工廠的背景,中國是否正在成為外資“出逃”地?

勞動力上漲成主要原因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zo)2014年的調查,受訪在華日企中83.9%認為面臨的經營問題中排第一位的是“勞動成本上漲”,與2013年一樣。以下依次為“員工素質”(55.6%)、“競爭對手增加(在成本方面競爭)”(53.7%)、“質量管理困難”(53.7%)。

受這些原因疊加影響,國際協力銀行發布的《日本制造業企業的海外事業開展相關調查報告》中,在日本企業“中期(今后3年左右)看好的事業發展目標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中國退居第三位,而2013年之前的調查顯示,中國都排在第一位。

這與日企對華投資的行業分配呈現一致性。白皮書稱,2014年的對華直接投資,制造業同比減少12.3%,非制造業同比增加了11.0%。非制造業中,占據最大份額(29.0%)的房地產增加了20.2%,引導著對華直接投資的發展。

有媒體梳理發現:2015年前5個月中,日企宣布在中國關閉工廠或業務清算的消息有8則;在2014年,該數字為13則;2013年為5則;2012年為1則。共涉及21家日本上市企業。其中,17則消息涉及制造業相關日企。

然而,在這些宣布“撤離”的企業中,其實不少是剝離附加值較低的低端業務。以2015年1月鬧得沸沸揚揚的松下電器“撤離”山東為例,松下電器發布公告通知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的生產已于1月30日終止,并將開始企業清算手續。這家企業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產顯像管電視機。顯然,在液晶電視已經趨于普及的當下,這項業務被剝離并不難理解。

就在一些日企退出的同時,也有看好中國市場者在陸續進場。

日本工業機器人[-10.00%資金研報]行業龍頭安川電機2014年12月在上海成立涵蓋機器人中心、解決方案中心、售后服務中心等在內的新展示中心,目標在于為中國企業客戶提供各個領域機器人應用產品。

在2014年11月舉辦的工博會上,安川電機業務經理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川來自中國機器人銷售收入已占據集團20%,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沈陽工廠產能。使得他們持續投入的主要動力只來自于中國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工業機器人需求。

2014年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發布業內預期,中國機器人市場未來5年內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日資企業終止企業數基本和2013年持平,減資的企業數下降了3.2%。2015年1月,日本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增長3.5%,合同外資大幅度增長4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增長3.2%。從全國整體吸收外資情況看,今年1~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30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

“日企采取了不同的辦法應對勞動成本提升等一系列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外銷轉成內銷,以及跨國企業中加大盈利部門和部門之間的精簡整合。”中國日本商會副會長田端祥久表示,調查顯示,批發、零售以及運輸設備等在中國本土的國內銷售型企業更傾向于擴大規模,對它們而言,中國的潛力很大;而面向日本等外部市場的出口型企業則更樂于維持現狀,它們也正通過出口轉內銷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根據Jetro的數據,從2012年到2014年,在華日企銷售額中出口額占比一直保持在35%左右。

其實,自2013年以來,日本在全球的投資額也開始下降。白皮書稱,2013年日本在全世界的對外直接投資為13.2485萬日元(按現行匯率合0.67萬億元人民幣,但日元最近2年貶值較大),2014年為12.7682萬億日元(0.65萬億元人民幣),2014年中國的份額占5.6%,與2013年的6.7%相比略微減少。

“雖然仍然認為對華投資存在風險,但是日本企業認為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巨大市場這一觀點未發生變化。”白皮書表示。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日企看好中國的理由包括:“當地市場今后的成長性”(68.2%),“當地市場的當前規模”(57.0%)。

白皮書和Jetro的調查都顯示,日本企業正熱切希望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能夠早日簽訂,希望東盟經濟共同體和亞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能夠早日順利推進。

盼投資“負面清單”落實

和2014年一樣,“確保公平性”仍是今年白皮書的主要訴求。該白皮書旨在“促進與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對話,”以及針對在中國的日企所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白皮書新增了關于投資和反壟斷調查的建議。

中國正在不斷推進開放程度。4月10日,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實行,與2011年版目錄相比,限制類和禁止類分別減少了41項和2項,鼓勵類減少了5項。

此前的1月19日,商務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的征求意見稿,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改革涉外投資審批體制”“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適應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原則,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三法合一,制定新的利用外資法律。

“中國日本商會于2月15日提出了以正確定義國民待遇的概念和范疇、構建統一透明的外國投資管理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有關修改提案的意見書。希望能夠在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外國投資法,對于外資企業的投資實施基于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白皮書表示。

2014年,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商務部針對反壟斷案件開出巨額罰單。國家發改委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罰款12.35億元,而率先提供證據的日立汽車系統有限公司、株式會社不二越被免除處罰。“《反壟斷法》第13條(橫向壟斷協議)以及第14條(縱向壟斷協議),并未具體對一般性允許情形和不允許情形的界線加以明確,較為不透明。雖然有禁止價格壟斷的相關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禁止壟斷協議行為的相關規定等法律法規,但不詳細,作為行動方針并不充分,期待能夠通過公布指南等來加以明確。”田端祥久表示,《反壟斷法》第17條關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也沒有詳細的指南,且違法時的界線也不透明,增大了相關部門的自由裁量權,給企業的行動造成阻礙,“期待能夠通過公布指南等來加以明確。”

此外,白皮書還提出,目前反壟斷法律中并沒有罰款計算方法相關的指南,增大了相關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這導致“企業難以預測在行為違法時所帶來的金額上的影響。”

“罰款金額的預測,對于企業判斷是否向相關部門進行自主申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期待能夠通過頒布指南或公布以前事例中的計算方法等,將計算方法透明化。”白皮書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