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奶粉的生產過程,同樣充滿了“智慧”。在今年對接的民企產業合同項目中,總投資1.2億元的明一國際嬰幼兒配方乳粉數字化工廠項目成功落戶長樂。
這個由明一國際營養品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等相關單位開發的項目,將在明一現有嬰幼兒乳粉生產線的基礎上,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一罐“智慧”奶粉,到底是什么樣子?
——采用二維碼、RFID、智能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實現“人、機、料、法、環”生產信息實時自動采集,制造管理平臺涵蓋了生產環境監測、設備狀態監控、產品質量追溯、MES系統等等,生產過程實現智能管控與動態優化;
——企業ERP系統與MES系統、SCM系統集成,實現對成本和質量的動態跟蹤和采購、生產、倉儲、銷售物流一體化協同管理;
——采用大數據對銷售數據、消費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智能制造,重塑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優勢。抓住互聯網跨界融合的機遇,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3D打印技術、個性化定制等在制造業全產業鏈中的集成運用,就能夠推動制造模式根本性變革。
緊盯“中國制造2025”,以民企產業合同項目對接為突破口,福建正全力以赴推動智能制造加快發展。
從明一國際嬰幼兒配方乳粉數字化工廠項目立項開始,福州市及長樂市經信部門就積極指導明一國際進行項目核準備案等工作,及時、多方面地宣導國家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根據政策進行項目對接、建設,促使項目有序開展,并在企業申請享受政策優惠傾斜時,主動服務、靠前指導,有力推進了項目的順利對接。
不只在福州。全省各設區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民企項目爭先恐后,智能制造大潮迭起,涌動八閩。
泉州率先啟動“數控一代”機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本土智能裝備制造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民企嘉泰數控、微柏、黑金剛等一批專門從事智能裝備生產與研發的企業,迅速成長為智能裝備龍頭骨干企業。2014年全市產值達1124億元,開發新產品40多項。由此還帶來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近1000家泉州制造企業應用國產數控系統1400多套,建成制鞋、水暖衛浴、汽車配件等數十條自動化生產線,幫助企業減少用工20%至30%、降低設備成本30%至50%。
在晉江,智能裝備成為制造業項目對接的主攻方向,已成功引進英國蓮花汽車、東莞金星重工等項目,并正與德國庫卡、日本安川、瑞士ABB等國際工業機器人龍頭進行對接。
在三明,機科院海西分院與地方民營企業聯姻,高端裝備產業園已開發出紡織機械、軌道車輛、通信和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部件并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其中多項科研項目列入省重大專項、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科研專項。
漳州今年新對接智能制造項目3個,投資均達到2億元。
在龍巖,梟龍越野車有限公司與當地汽車企業合作,投資越野車生產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年生產能力1萬輛的梟龍高機動越野車和軍用裝備車輛生產基地。項目將分二期建設,一期投資5億元,目前,該項目正對凱鮑原裝配生產線進行改造和安裝、調試設備。
智能制造,將助推福建制造業實現新起點上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