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云鋒新創斥資2億元參與華潤萬東定增”的消息引爆醫藥圈。據了解,這是繼5億元入股廣藥白云山之后,馬云又一次在對醫療器械領域的布局,充分展現了資本大佬對該市場的看好。
市場規模14年暴漲17倍原創不足制約發展
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升級及扶持政策密集出臺的催化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迅速發展。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的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僅為145億,而到了2014年這一數據攀升到了2556億,14年間漲幅高達16.6倍。有機構預測,借力“中國制造2025”的東風,這一數字有望在今年突破3000億,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或出現翻倍增長。
不過,在醫療器械行業整體繁榮的背后,行業集中低、中高端進口依賴度高等問題顯現,并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現的瓶頸。據東莞證券統計,目前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1.5萬家,但90%的企業收入規模不足2000萬元。在目前的醫療機構中,僅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領域的產品來自國產,而CT、MI、核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所以對于醫療器械行業來說,增強原創技術與原創產品,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
“中國制造2025”釋放重磅利好相關概念股遭爆炒
為了提高國產醫療設備的核心競爭力,自2010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有關醫療器械發展的扶持政策。繼“十二五”規劃確立建設40到50個高科技醫療器械公司目標、工信部出資15億設立扶持醫療器械專項資金、藥監局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批等政策之后,勾畫醫療器械未來10年發展藍圖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于今年5月份發布。
《中國制造2025》提出,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對此,渤海證券認為,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重視,更為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醫療器械即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德邦證券表示,《中國制造2025》為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了長期利好,在此影響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會新一輪的洗牌,市場集中度將會提升,一些缺技術、少品牌、短資金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一些科研能力強、品牌影響大的創新企業將成為市場主流。華潤萬東、新華醫療、迪瑞醫療、和佳股份所擁有的字化X線機(DR)、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有望受益于政策導向變化帶來需求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