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面對工業4.0迅猛勢頭,企業該怎么走?

時間:2015-05-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十八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定義為工業1.0,二十世紀初的電氣化為工業2.0,二十世紀70年代的生產工藝自動化為工業3.0,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是工業4.0。

東莞工業企業掀起大規模的“機器換人”,試圖在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工業4.0時代搶占先機。那么,經過30多年與國際接軌的快速發展,對于工業4.0,應該如何評價東莞工業企業目前所處的位置?

十八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定義為工業1.0,二十世紀初的電氣化為工業2.0,二十世紀70年代的生產工藝自動化為工業3.0,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是工業4.0。一位業內權威人士日前表示,東莞工業企業剛剛跨越工業2.0,正在接觸和慢慢消化工業3.0。現在,已經喊出要進入工業4.0的口號,這種跨越式發展,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面對工業4.0的迅猛勢頭,企業該怎么走?

據了解,“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三是智能物流,即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整合物流資源,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歸根結底,工業4.0就是一個通過人、設備、產品的實時聯通與有效溝通,最終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直連狀態。

查閱權威研究資料也可知,德國提出的工業4.0概念,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信息與物理世界完全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統,從而讓整個工業生產流程深度智能化。而4月下旬正式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也強調,“中國制造2025”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因此,傳統企業牽手工業4.0,絕不僅僅是生產線上的事,或是單純的產品制造,在“軟件”方面也決不能放松。

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制造業規模龐大、門類齊全,跨行業整合創新的空間巨大,產生大量數據資源,這些資源直接作用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上。例如,利用制造業優勢產生的大數據,東莞傳統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偏好,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

相對于機器人這些“硬功夫”,絕不能顧此失彼,盲目跟風,通過大數據分析,讓制造業能夠發揮出優勢來。我們的傳統行業,要繼續開放創新,不需跟隨“機器換人”的風潮,找到適合企業協作創新的信息化建設。

傳統企業只有想方設法搞數據創新,才能通過分工延伸區域的優勢產業鏈以加快產業的集聚與聯合,省去冗長的中間環節并加快工業發展進程,從而在未來“機器換人”更為成熟的市場中,利用數據積累,進一步輔助智能工廠、生產以及物流。

凡事都有利弊,從“東莞制造”變為“東莞創造”,接下來的挑戰還有很多,面對雄心勃勃提出的口號,傳統企業不需要一次就消化發達國家經過百年才取得的工業4.0成果和業績。我們需看清當前制造業領域的客觀情況,在整個社會充斥熱血澎湃和各種不冷靜之時,理性地看待“工業4.0”,尋找真金。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