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2025》驅動河北制造智能化轉型

時間:2015-05-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的《中國制造2025》于5月19日正式發布。這一規劃是我國首次系統地提出制造強國的綱領性規劃,囊括了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和五項重大工程,是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行動指南。

5月24日,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去年12月,由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設計、山海關造船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為泰國船東建造的載重3.85萬噸散貨船首制船順利下水。

被稱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的《中國制造2025》于5月19日正式發布。這一規劃是我國首次系統地提出制造強國的綱領性規劃,囊括了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和五項重大工程,是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行動指南。

作為產業結構偏重的工業大省,河北制造正處在由“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時期,向“河北智造”、“河北創造”轉變的任務異常艱巨。國家政策東風頻吹之下,我省制造業如何因地制宜搶抓政策利好?又該怎樣統籌謀劃,把政策落實到位?

1、提升創新能力,十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近日,英利集團又出好消息:其核心技術N型單晶“熊貓”電池研發再獲突破,通過應用離子注入等技術,“熊貓”組件量產功率達282瓦,提升比例達2.5%。

“熊貓”組件技術的突破,預示著英利在N型單晶電池組件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將對其拓展歐美市場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持續的創新力讓我省光伏產業逐漸走出寒冬,創新之風也正在我省各個行業勁吹。今年以來,我省整合科技資源,聚焦產業重點,實施“616”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這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之舉。于5月19日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了九項戰略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并在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等多個方面細化部署。

創新,開始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唯有堅持創新驅動。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制造2025》還明確了需要大力推動、力爭實現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我省在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幾大領域都具有比較優勢。”專家建議,我省應抓住頂層設計帶來的機遇,針對每一個優勢行業制定具體發展規劃,重點強化對優勢行業的創新能力培養。

而作為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616”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制造2025》的呼應。無論是全省每年重點支持10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00項科技支撐項目、100個專利品牌產品、100個創新平臺、100個研發團隊,三年內培育新三板上市企業100家,還是大力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工程、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工程、科技服務業促進工程、創新平臺提升工程、科技園區提檔升級工程、科技英才推進工程、科技治霾“雙百”工程、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知識產權“三優”工程等10項科技創新示范工程,目的都在于通過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建設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區域創新發展高地、建設一批區域性技術交易市場、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企業、開展一批創新發展與改革試點等“6個一批”重點舉措,提升我省發展的創新驅動力。

處于工業化中期的河北,資源依賴型的發展特征比較明顯,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行業技術水平低、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難題。

省內專家建議,我省需要通過大力推動工業創新,推進兩化融合,提升工業智能化制造水平,趕上工業發展新浪潮。

此前,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我省將在工業領域實施產業、技術、產品、管理、組織結構、業態模式等六大創新行動,推動“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創造”轉變。

2、強化智能制造,汽車制造業率先示范

率先在東南沿海地區掀起的“機器換人”浪潮如今涌到了我省。近日發布的促進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我省力爭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50臺。

這是在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下,我省工業生產方式的一場大變革。這場變革以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切入點是保定標正機床、廊坊精雕、唐山開元等企業,重點發展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裝備。

省工信廳巡視員王福強表示,智能制造將成為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的主攻方向,并將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

據悉,我省將重點抓好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經營信息集成化工程,提升企業決策水平和運營效率,還將在鋼鐵、裝備、建材、石化、食品、醫藥等行業的重點企業開展智能工廠、智能車間試點示范,爭列國家智能工廠試點示范。

這是我省工業兩步并作一步走,建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關鍵一步,也回應了《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

在《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成為最受關注的熱詞。

所謂智能制造,就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在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看來,要做到智能制造,不僅要采用新型制造技術和裝備,還要將迅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滲透到工廠,在制造業領域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徹底改變制造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人際關系,帶來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表示,智能制造會給制造業帶來“兩提升、三降低”:“兩提升”指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縮短、運營成本大幅下降、產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李東透露,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實施方案,并計劃今年選30個以上試點示范項目,未來將連續三年實施試點示范,邊示范邊總結邊推廣,2017年準備全面推廣。

這是我省必須抓住的機會。業內普遍認為,在諸多行業中,汽車制造業有較好的制造設備條件和IT應用基礎,有望率先實施智能制造。

我省是汽車制造大省,相關規劃提出,到2017年,我省整車產量將達到20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應爭取將其列為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以點帶面激活我省智能制造。

我省已明確,要鼓勵在汽車、能源、機械加工、修復與再制造等領域開展3D打印制造應用示范,在汽車發動機等關鍵部件精密加工領域開展數字化車間示范。

“雖然目前沖壓生產線國產設備占據主導,但下一代先進柔性沖壓技術裝備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汽車總裝生產線向柔性和‘缺陷’裝配線發展,柔性要靠大量焊接和裝配機器人實現,但目前我國這類機器人主要依賴進口。”省內專家坦言,當前不同企業的制造工藝環節智能制造水平差別較大,總體來說智能化水平不高。

對此,專家建議,我省汽車工業應帶頭開展和推進國產設備可靠性與國產材料品質提升、共性技術實驗室建設。從汽車業工藝和裝備的角度,還應重視自主工藝與裝備的研發,搭建共性研究與發展交流平臺,帶頭建立科學的汽車工藝與裝備評價指標體系。

3、強調綠色制造,建立企業環保黑名單制度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全面推進鋼鐵、有色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成為貫穿其中的主色調。

實現綠色制造,更是提升河北制造的當務之急。統計顯示,我省萬元GDP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亦排在20位左右,在全省總能耗中,工業部門消耗的能源占到70%以上。

我省提出,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僅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實現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還要通過綜合規劃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

作為河北制造的代表,河北鋼鐵集團已經走在了前頭。

“當前,我們已形成以能源、水資源、固體廢物‘循環圈’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河北鋼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說,目前,該集團噸鋼新水消耗已降至3.16立方米,工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7%,均領先行業水平。

建立綠色制造體系順應了時代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介紹說,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包括建設綠色工廠、實施綠色制造、加大循環利用、倡導綠色消費等各個方面,并建立嚴格的標準和評價機制,企業如果不符合綠色制造,還將上“黑名單”。

今年1月,省環保廳對全省11個設區市及定州市、辛集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綜合督導檢查結果進行了公布,有110余家企業上榜,其中多為煤企、礦企。據介紹,這是我省首份企業環保“黑名單”,相關部門將對上榜企業進行全程督導、動態監控,完成一個、勾掉一個。

其實,今年是《新環保法》的實施之年,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不斷落實,“十三五”環保規劃編制的推進,省內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自覺推動綠色發展,才能早獲利。

日前,位于唐山的河北昌泰紙業透露,其籌建的第三個大型造紙項目——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三期項目將于今年正式投產。業內人士預測,到2017年,當曹妃甸項目全部建成投產時,該公司將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包裝用紙和特種紙生產基地。

造紙業正值殘酷洗牌期,該企業能逆勢擴張,得益于該企業及早進行的制造工藝升級,生產所使用的原料98%為可循環利用原料,并投巨資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廠。

省內專家建議,下一步,政府應進一步發揮主動性,編織好監控網,倒逼企業逐步實現綠色制造。一方面通過審批環節嚴格把關,讓綠色制造成為企業的“準生證”;另一方面,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我省企業環保黑名單制度。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械傳動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