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自主研發的核電站環境監測機器人走出試驗室,開啟實踐之旅。
核電站在產生巨大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一旦發生事故,現場的強輻射等環境將給人員勘察和處置帶來極大困難。對此,33所自主研制成功核電站環境監測機器人,目前已通過性能測試和驗收,即將交付客戶。
核電站環境監測機器人系統由機器人和控制終端組成。其顯著特點是車前帶有一對有力的雙手——機械擺臂,依靠雙手它能翻越比自身高很多的障礙物。配備的高功率密度電機,使其上下樓梯輕松自如。加上360°旋轉的眼睛——全景紅外攝像機,機器人能把遠處目標拉近觀察,前后行走攝像機作為輔助視覺系統,更使其實現了“無死角”觀看。這多雙“眼睛”捕捉的畫面可實時傳回至控制終端,操作者即使是遠程遙控機器人作業,也如同身臨其境。控制終端還綜合考慮了人機工程和外形美觀,使操作者長時間控制機器人也不會覺得疲勞。
據了解,33所后續還將研制強輻射環境下核事故處置機器人,進一步優化機器人結構,完善機器人路徑規劃算法,實現機器人半自主導航和失控后自主返回,提升我國在核電機器人裝備領域的技術水平。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