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床行業繼續尋底 細分市場冷熱不均

時間:2015-04-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們必須頭腦清醒,互聯網興起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現在機床行業處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當中,這兩個潮流歷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給行業提供了機會,需要我們準確地、科學地把握這個機會。

如同實體經濟困頓和國內股市火爆所形成的反差一樣吊詭的是:CIMT展會一位難求,但機床行業并不樂觀。

指標印證“新常態”

2014年,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2.7%,在手訂單同比下降0.6%。其中,金屬切削機床新增訂單同比下降3.5%,在手訂單同比下降1.5%;金屬成形機床新增訂單同比增長0.4%,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8%。

全行業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金屬加工機床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0.7%。其中,金屬切削機床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0.3%;金屬成形機床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4%。

金屬加工機床產量同比下降2.0%。其中,金切機床的產量同比下降1.7%,金屬成形機床的產量同比下降3.3%。

全行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6.5%。金屬加工機床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0.1%。其中,金切機床同比下降0.6%,金屬成形機床同比增長3.1%。

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4%,金屬加工機床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1%。其中,金切機床同比增長14.9%,金屬成形機床同比增長2.9%。

2014年12月,全行業虧損企業占比為31.9%,金屬加工機床虧損企業占比為36.7%。其中,金切機床為42.7%,金屬成形機床為4.3%。

出口企業中,私人企業占比持續增加(55.5%),外資企業(31.5%)和國有(含集體)企業(13.0%)的占比呈現下降。華東(50.1億美元)、華南(21.5億美元)和華北(20.6億美元)等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居前三位,同比分別增加12.2%、42.6%和14.7%。貿易方式反映一般貿易(85.0%)占比增加,外商投資(13.4%)占比下降。

行業生態變化巨大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惠仁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機床工具行業并沒有走出下行區間,主要指標基本與上一年度持平,企業普遍感覺壓力不小。經過這幾年的調整,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總結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

首先,用戶意識普遍增強。這是倒逼機制形成的,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拿訂單比過去難了,于是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更加注重服務水平、更加注重傾聽用戶、更加注重個性化需求。原來,機床企業對個性化需求是不屑一顧的,因為按需定制很麻煩。如今,這一現象有了很大改觀,全行業的用戶意識普遍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其次,積極展開轉型探索。必須轉型!這是現階段機床行業的一個共識,大家都意識到走規模擴張的老路行不通了,必須走質量、效益、差異化并重的發展道路。但具體怎么轉型,全行業尚在探索。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路徑。

一是產品和市場轉型。產品不行是行業競爭力不強的根源,眼下,在一些細分市場上,一些企業取得明顯成效,國產高檔裝備部分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就很能說明問題。

二是由制造向服務轉型。例如,秦川集團最近嘗試給制造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沈陽機床試水金融租賃服務。

三是商業模式轉型。例如,沈陽機床前些年就提出4S店,后來又成立優尼斯工業服務公司,而大連機床提出“像造汽車一樣造機床”,從不同環節借鑒汽車工業發展經驗。

四是產業轉型,即轉向機床工具以外的行業。

五是與互聯網融合。沈陽機床的互聯網概念最近就炒得很熱。互聯網首先是在第三產業得到應用和發展,現在開始向工業領域滲透,在輕型消費品領域已經取得成功,但與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如何融合?尚無現成案例,行業企業正在積極探索。

再其次,行業分化日益明顯。其中,一是產品的分化。輕型機床和重型機床市場境遇不同,重型機床市場需求下降非常大,輕型機床則不顯著,像立加、鉆攻中心還高速增長。其原因在于我國重化工業高速發展的階段趨于結束。

二是產業領域的分化。主要是金切機床和成形機床的分化。從2014年的運行統計數據看,成形機床以增長為主,金切機床則以下降為主。再以今年頭兩個月的情況為例,金切機床虧損面達到60%,成形機床則是40%。原因在于消費在經濟結構中的權重越來越大,自2011年始,已連續四年超過50%,這一變化影響了機床消費結構,而成形機床主要用于消費品的加工。

三是企業之間的分化。大企業、老企業受需求變化沖擊最大,處在價值鏈低端的小微企業有很多已退出了機床行業,但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逆勢而上,例如北京精雕和浙江日發。原因在于,體制、機制日益成為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民營企業有這方面的優勢。但民營企業的日子也并不都是好過的,只有專注才能收獲。

軟問題是硬障礙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我國機床工具企業如何突圍?陳惠仁一口氣開出了五劑藥方。

一是高端產品力爭跨過兩道門檻。高端產品發展須經歷三個階段:能做、做好、做出市場競爭力。業內外有很多人存在認識誤區,以為達到了能做的境界就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所謂能做,是指具備了高端產品的功能,即滿足基本參數。過去幾十年,我們在不斷產生“世界先進水平”,但基本停留在能做的水平,即“形似神不似”,精度、速度、可靠性差距很大。往往速度一快,精度就沒了。

“當然,能做也是一大進步。”陳惠仁說,“過去十年,從不能做到能做,這是行業的大成就,但這只是個過渡階段。功能具備了,性能也得上來,這樣才能用。但仍然不一定有競爭力,還需要提高性價比和服務。”

做好和做出競爭力,這兩道門檻是一定要跨過去的。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業內很多人認為,由能做到做好是最后一公里(以全程一百公里計),實際上只走了五十公里。如此,是跨越不了這兩道門檻的。因為認識決定行為,要跨越需要大投入,而誰也不會在最后一公里大舉投入。

二是走市場專業化之路。如果比較低端產品和高端產品,那么,低端產品往往和功能通用性相伴,主要服務形式是為客戶提供通用實物產品;高端產品往往是客戶化,立足滿足特殊需求,往往與整體解決方案相伴。

如今,機床工具企業出于本能,都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其思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廣度上做文章,即擴大市場覆蓋面,撒大網,滅死角;另一類是從深度上做文章,即瞄準有限的點,深入挖掘。

前者還在追求量的擴張,在走老路;后者才是結構升級,是質的提升,是深入分析細分市場的結果。研究細分市場就會帶來市場專業化。

專業化不能籠統地說,沈陽機床做車床,上海機床做磨床,那是產品專業化,是面向內部的專業化,這無疑是對的,但在高端市場就會失靈。高端市場需要市場專業化,即企業不是做某種產品而是專門為某個行業服務,現在中國幾乎沒有這樣的企業。

例如,給汽車發動機做裝備,都是德國和美國的公司,一共也就十幾家,這些企業不給別的行業服務,只做汽車發動機制造專家。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和定力,又如何進入這一行業呢?

三是走差異化之路。我國機床工具行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同質化。與發展高端產品相比,這個更重要。不是高端不要緊,但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過去十年,行業陷入了戰略趨同,行業共同的追求是做大做強,結果必然是今天的低端同質化。

尤其是,伴隨著市場步入下行通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低端市場,行業惡性價格競爭的苗頭開始顯現,部分企業甚至用低于成本價格等不正當手段來獲取市場份額。針對這種現象,2014年12月,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出臺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反不正當競爭公約》,旨在保障機床工具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規范機床工具市場行為,維護機床工具行業共同利益。

四是軟問題必須解決。如果要做戰略性思考,需對問題進行分類。陳惠仁把問題分為兩類:軟問題和硬問題。硬問題是能力、條件甚至是人才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花錢就能解決或者基本解決。軟問題是制度、文化、環境、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等問題。

現在,中國不缺錢,機床行業也不缺錢。有些歐洲老牌機床企業的裝備水平還不如國內,就可以反證這一觀點。因此,到了解決軟問題的時候。軟問題是硬障礙、硬任務,也是無形的、深層次的、本質的。這樣的問題俯拾皆是,需要下大力氣解決。

五是正確看待互聯網思維。現在跟互聯網相關的各種概念令人眼花繚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等,特別是很多專家講,互聯網技術或者說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正在進行廣泛滲透、跨界融合、全面顛覆,這聽著挺嚇人的,就好像機床產業世界末日來臨。

對此,我們必須頭腦清醒,互聯網興起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現在機床行業處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當中,這兩個潮流歷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給行業提供了機會,需要我們準確地、科學地把握這個機會。

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于互聯網思維,現在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家們的態度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不大理睬,被動抵制。覺得這離我遠著呢,機床行業就應該研究好工匠精神。事實上,由于智能手機的出現,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經發生極大改變了。所以,與我無關的態度肯定是不對的,生產方式的改變是早晚的事。

第二類,就是盲目跟風。認為傳統產業就沒有前途了,已經走到頭了,有的甚至傾向于去制造,這又是一個極端。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主動融合。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等的本質,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先進的工具,使我們的效率更高,和用戶的交流更密切,信息獲取更方便。說穿了還是工具,機床行業應該用它來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