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媒:美軍對華打造新戰術 機器人探中國潛艇

時間:2015-04-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一種戰術涉及美國核潛艇攜帶十幾艘魚雷大小的無人潛航器,它們將從魚雷管發射(有時也通過魚雷管回收),以實施電子戰(主要是干擾)和偵察(電子以及更常規的形式)。這種戰術的優勢在于,潛艇能夠發射這些裝置,然后趁無人潛航器對敵方傳感器進行干擾的一段時間悄悄離開。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4月12日發表題為《潛艇:美國海軍針對中國的計劃》的文章稱,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將領們對于那些針對中國的行動不像他們冷戰期間對于那些針對蘇聯的行動那樣秘密。上世紀90年代,美國才允許針對蘇聯的潛艇間諜行動的一些細節公之于眾。美國潛艇界對于當前的計劃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更加坦率。

一種戰術涉及美國核潛艇攜帶十幾艘魚雷大小的無人潛航器,它們將從魚雷管發射(有時也通過魚雷管回收),以實施電子戰(主要是干擾)和偵察(電子以及更常規的形式)。這種戰術的優勢在于,潛艇能夠發射這些裝置,然后趁無人潛航器對敵方傳感器進行干擾的一段時間悄悄離開。在中方能夠確定無人潛航器的位置并展開攻擊之前,這些無人潛航器可以關閉然后悄悄離開。無人潛航器在完成任務后可以前往一個預定位置,在水下等候潛艇來接它們。潛艇還能釋放可升至海面進行監聽或干擾的浮標。對于那些監聽裝置,潛艇會在一段時間后回來搜集數據。這些浮標還能通過加密衛星鏈路將搜集到的數據傳回海軍總部,但這也將使中方能夠發現它們,因此這些浮標可以自毀或沉入深海以免泄密。海軍還測試了由魚雷管發射的無人飛行器,用于偵察或干擾。

這種基于潛艇的電子戰或偵察行動并不是新出現的。10年前人們就知道美國海軍對無人潛航器很感興趣,這些想法中的一些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或者更早。技術常常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跟上這些想法。有關一些研發工作的新聞已經發布。

例如,2007年,有關方面宣布一艘美國潛艇首次成功下水并在潛入水下時回收了一個無人潛航器。該無人潛航器是一種AN/BLQ-11遠程水雷偵測系統,包含使之能搜尋水雷或其他物體的聲吶裝置。實際上,這種遠程水雷偵測系統可以為攻擊核潛艇實施前方偵察,或對一塊區域進行搜索。該系統大小跟一枚魚雷差不多,通過一個魚雷管發射和回收。它隨后通過一根18.5米的機械臂得到回收。該系統在第一次測試時就取得了成功,2天后又重復了這一試驗。該無人潛航器被設計用在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

這種遠程水雷偵測系統能夠連續運行40個小時,可離開潛艇135公里。它的巡航速度約為每小時7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2公里。它能在水下3至61.5米的深度工作。除GPS全球定位系統外,這種遠程水雷偵測系統還擁有側掃聲吶、前視聲吶、獵雷和靠泊聲吶、聲通信裝置等設備。無人潛航器由電池提供動力,利用推力矢量噴水式推進器運行和操控。過去的無人潛航器是有線控制的,而這種遠程水雷偵測系統能夠獨立完成任務。每套遠程水雷偵測系統(2個無人潛航器、回收臂和其他裝置)成本超過1億美元。海軍當時計劃購買十幾套該系統。這只是針對潛艇的眾多無人潛航器設計之一。其他多數設計細節仍然是保密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