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4月16日報道,隨著機器人不斷滲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機器人會徹底取代人力。但是,有關專業人士表示,目前還不用擔心機器人會造成人們失業。
從家庭雜務到手術輔助以及工業生產,機器人已經逐漸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于機器人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一方面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又擔心機器人會搶了他們的飯碗,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的滅絕。
去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達到22.5萬臺,比2013年增長了27%。另外,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預計,由于價格的降低和性能的改良,到2025年全球在機器人上的花費將由2010的150億美元躍升至670億美元。
對于這股來勢洶洶的機器人革命,近幾月也有不少知名人士表露了他們的擔憂,其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Shiller)以及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
但是,一些專家稱,不必過度擔心機器人會搶走人們的工作。瑞士abb首席執行官UlrichSpiesshofer稱:“德國、日本和韓國是世界上機器人普及度最高的三個國家,但是它們的失業率卻處于最低水平。”據報道,德國失業率約為4.8%、日本3.5%、韓國3.9%。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都處于最低水平。
進一步指出,將人力與機器人巧妙結合不但能保障就業,還能更好的服務人類。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高級講師ElaineChen也表示,機器人造成人們失業的隱患的確存在,但是人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假想而過度擔心。她表示:“機器人不會取代人力。目前能夠生產出來的最智能的機器人也遠遠不及人的能力多樣、適應能力強。”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