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市場發展、研發創業、投資并購,還是國家政策導向,醫療器械都是健康行業中的熱點領域。“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147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556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75%。”3月27日,第四屆醫療器械產業投資與并購CEO峰會上,峰會主席、山藍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道志表示。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加速、中產階級崛起、移動互聯進入全民時代,醫療器械市場催生出一批熱門細分領域;從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實施,到《數字診療裝備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的發布,醫療器械領域國產化利好政策不斷。未來幾年,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與投資并購劍指何方?
“十三五”重點任務
近年來,醫療器械領域的發展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據悉,“十三五”醫療器械戰略規劃正在制定中,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教授是該規劃的主要參與者,他在會上透露,國家“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支持發展5個醫療器械產業細分領域。
一、數字化診療設備
《數字診療裝備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將成為首發的重點專項,涉及高端醫學影像產品產業化、影像引導下的手術導航及手術機器人系統、影像引導下的放射治療設備的扶持。
二、組織修復與再生材料
包括可誘導細胞再生及干細胞分化生物活性材料及制品、可吸收骨科植入材料及全降解高端植介入體、植介入體仿生設計與制備解決方案。樊瑜波指出,個性化的手術輔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結合3D打印的個性化治療裝備特別缺乏特性化的設計、評價和個性化的制作系統。“3D打印技術不是簡單的醫生和3D打印機的組合,而是在醫療領域運用3D技術打印什么、設計什么產品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三、分子診斷儀器及試劑
重點突破口是基于多方法學串聯整合的醫用測序儀、基于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醫學質譜儀。“目前IVD行業發展非常快,當各種新的光電技術和生物材料以及納米技術領域不斷整合時,新的方法、試劑、芯片和儀器會不斷推出。”樊瑜波預測。
四、人工器官與生命支持設備
尤其是基于訓練、康復的智能設備,比如新型植入式人工器官及輔助系統,針對癲癇、帕金森、高血壓、運動系統障礙等疾病的新型神經刺激診療設備,基于神經工程的智能治療及康復設備。
五、健康檢測設備
如家用及社區便攜式醫療設備的開發。樊瑜波對IT技術幫助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寄予厚望,“現在基于互聯網的腕表、手環等智能終端很火,但它承載的功能非常局限;研制出具有醫療信息檢測、健康信息評估、調控的軟硬件才是這一細分領域的當務之急,健康與醫療信息檢測的微小型化、智能化、便捷化是趨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