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家庭“保姆”機器人、陪護機器人……都是水土高新園兩江機器人產業園這個大家族的成員,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族”。近日,筆者了解到,目前水土高新園規劃建設的2平方公里的機器人產業基地上,已聚集了20多家機器人“東家”。
未來水土高新園將建設200多家機器人企業
走進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一臺在工廠中來回穿梭的機器人吸引了筆者目光。這臺智能機器人運用到的是華數科技公司研發的機加自動化系統,這套系統實現了工件在裝卸站、機床、工件庫之間的自動上下料。也就是說,沒有人操作,也能連貫進行自動裝載、送料、加工、清洗、檢測等一系列工序。
“通過自主研發的單元控制系統,實現工件自動上下料,它能代替人的一系列工序,有效提高了勞動效率。”華數機器人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數機器人還研發出重載機器人、桁架機器人、輕載機器人、研發機器人等多個品種。
華數機器人的案例,是水土高新園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目前,該園區已聚集了一批以自主創新為特點的機器人制造企業,海普洛、嘉騰、聚研、德新等機器人產業項目均在此扎根。眼下,該園區正切實做好機器人產業配套服務,積極搭建產業平臺,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經過一年來在機器人產業的招商工作,兩江新區已經成功引進了多家機器人制造企業落戶,目前,正在洽談多家國內外技術領先,以及具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兩江新區裝備辦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到2015年底,產業園將集聚30家以上企業,形成4萬臺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能力,市場規模可達到產200億元。
“今后,隨著機器人與大數據、互聯網不斷高度融合,這里將引來更多‘大個子’落戶。”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區五平臺”產業發展路徑破解融資難
企業對機器人應用技術的提升及相關人才培養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為此,國內唯一一家機器人學院——重慶兩江機器人培訓及應用中心(學院)也在兩江新區全面啟動開建,為機器人使用、服務、研發、推廣應用提供人才支撐。同時,在該園區的中科院綠色智能研究院承擔中科院智能機器人重要的研發,正為機器人發展提供技術、人才、公共平臺。
目前,該園區已集聚了二十多家機器人企業,如何把雄厚的工業基礎轉換成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如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這關乎未來重慶的工業質量和經濟總量。
業內人士認為,該園區機器人制造處于剛起步發展階段,針對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缺人才、難融資等困境,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表示,兩江新區正針對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業機器人兩大不同的發展方向,制定“一區五平臺”的產業發展路徑,破解發展難題。
所謂的“一區”,是指兩江新區在水土高新園規劃了占地2平方公里,集機器人整機總裝總成及關鍵部件的制造區。隨著機器人與大數據、互聯網不斷高度融合,還將建設200家基礎件和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50家以上骨干生產企業及機器人軟件開發企業、3-5家龍頭企業。而“五平臺”,則是成果孵化轉讓平臺、研發檢測公共平臺、人才教育培訓平臺、金融租賃支持平臺和展示運營維護平臺。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在2020年形成“整機+關鍵部件配套+原材料”的“垂直整合”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的產業集群,培育多家在國際機器人產業競爭中具有比較優勢的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進一步夯實新區機器人產業的環境,達到機器人產業的研發制造基地、機器人產業的推廣應用示范基地以及機器人產業的標準制訂基地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