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佛山、東莞等地已開始大規模地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歡迎全國各地研究智能機器人的研究院來廣東發展,也歡迎制造機器人的企業到廣東投資,也歡迎更多的企業使用機械手、機器人。
這則新聞透露的信息非常有價值,值得冷靜思考。佛山、東莞等地為什么要實施“機器換人”計劃?產業如何對接?“機器換人”后,勞動力如何轉移……一直以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都是中國產業發展的試驗田。它的每一次緊隨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在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探路,而且給別的地方釋放出這樣的信號——我們現在要做的,也正是你們未來要做的。
眾所周知,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在曾經相當長的時間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發展主要靠廉價勞動力優勢來支撐。而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由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以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不可能再固守過去的發展方式,不可能再搞“人海戰術”。
新問題要用新思維去解決。面對挑戰,必須調結構、促轉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必須著眼長遠,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就人的因素而言,未來人口紅利在逐漸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徐少華副省長所言“我們不能再把勞動力的低廉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工具,也不宜再用勞動力的低廉來作為發展產業的一個招牌。”
按照廣東省的整體部署,下一步廣東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產業發展思路,來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方面,主要以持續增強先進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為重點,以關鍵領域和重點產業為突破口,堅持產業高端化、低碳化、服務化、集聚化的戰略取向,努力打造廣東特色的制造業“升級版”;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主要以現代服務業100強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建設為抓手,全面打造具有廣東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毫無疑問,這樣的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機器換人”計劃,一方面可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勞動力不足,即用工荒問題;另一方面圍繞智能機器人形成一個新的產業,也是珠三角地區未來發展的朝陽產業,前景廣闊。
盡管珠三角地區的“機器換人”計劃剛剛掀起,但是畢竟它代表著一種趨勢。隨著機械化、智能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工廠”需要的勞動力資源也越來越少。也許有人擔心,如果照此發展,那些長期甚至兩三代人都工作、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外來農民工,他們何去何從?其實完全不用擔心,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促使他們自主創業;二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已經和完全靠賣苦力的第一代農民工有了本質區別,尤其是他們多數已經成為熟練工人,掌握著一技之長,無論何時都是香餑餑;三是隨著產業的梯度轉移,“世界工廠”逐步成為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一些相對傳統、落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原本長期靠外出謀生的農民工,可以實現在家門口創業,就地致富,這也是他們的所愿所想。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面對“機器換人”計劃,要理性看待,一方面它符合產業轉型要求,沒必要大驚小怪;另一方面要認真對待,尤其從“手工作業”到“智能化作業”的轉變過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各方面如何做好轉型、銜接,本身就是一道難解的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