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立足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力爭增長10%左右。”在日前舉行的2015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照平披露了我省今年工業經濟增長目標。
全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
2014年,面對有效需求不足、下行壓力增大的嚴峻形勢,我省全力穩運行,著力調結構,努力破瓶頸,全省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萬億元,同比增長11.2%,高出全國2.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7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萬億元,實現利潤477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7.3%,分別高出全國4.5個和4個百分點。
新常態下,作為能源原材料大省,受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雙重擠壓,我省長期積累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顯現。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省既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擴大內需、新技術革命等歷史機遇,也面臨著產業轉移、區位交通、人力資源、載體平臺等特殊機遇,需求潛力巨大,綜合優勢顯著。
“今年,我省將以集群引進、擴大增量為重點發展高成長性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技術改造、優化存量為重點提升傳統支柱產業,以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為重點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和經濟社會信息化,全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王照平說。
雙“發動機”推動工業行穩致遠
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今年我省將實施1500個左右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全力推動工業轉型發展。在此基礎上,我省將著力實施智能終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現代家居、制鞋、紡織印染、鋁精深加工、綠色建材、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物聯網等10個發展專項。同時,我省還將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產品認定,培育和創建4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全省將繼續實施“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制訂三年行動計劃,依托產業集聚區,堅持鏈式集群式引進,組團式體系化發展,強化鏈式整合和橫向聯合,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形態新、帶動作用大的優勢產業集群。
全省將培育10個左右省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點在省轄市層面打造15個左右由上下游產業集聚區組合的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并引導縣級層面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錯位發展的百億級特色集群。
技術改造與創新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今年我省將致力推動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將實施技改提升工程,重點實施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00個,年度計劃投資1400億元,并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建設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力爭培育國家級質量標桿2至3個、企業品牌試點示范企業5至7家、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試點單位1至2家。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我省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力爭到今年底,全省培育30個左右“數字化車間”和3至5個“智能工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控技術應用率達到50%。
與此同時,將積極培育新興業態,不失時機地發展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3D打印、工業控制芯片等智能制造,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態,在制造業高端占據一席之地。
“適應新常態,科學看待增長速度回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深化改革營造環境;培育新業態,讓新興產業的‘新芽’成長為參天大樹,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用雙‘發動機’推動我省工業行穩致遠。”王照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