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家電行業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

時間:2015-03-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對于人力資源尤為重視,員工的智能和創造力被看作一個企業實現精益生產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也是未來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

中國家電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為消費類產品的支柱產業,因此,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常常需要通過家電業來體現。在近幾年,我國的家電制造業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我國更是成為了全球家電制造業的核心。但是金融危機的到來使我國的家電制造業不斷落后,作為消費類電器制造業在現階段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我國自動化制造技術特點

1、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對于人力資源尤為重視,員工的智能和創造力被看作一個企業實現精益生產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也是未來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

企業實行精益生產時,會將的所有職工一視同仁,把他們放在同等的地位對待。對干員工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會極為重視,尊重員工的每一個想法。精益生產方式對于職工的培訓上崗也格外重視,通過培訓,企業高層可以看到每一個員工的潛力并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企業中創造出最好的業績。當然,團結合作也是精益生產中的要求。在確立企業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在精益生產中對于其體的工作內容和劃分是比較模糊的,但是卻格外要求各職工相互間協作,共同合作完成工作,創造效益。

2、精簡和高效

精益生產的目的在于有效減少企業生產時過多占用的資源,從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對于企業生產來講,精益生產是一種理念,一種生產上的戰略。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具有精簡高效的特點,同時又以顧客為出發點充分滿足其需求和期望。

把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具有重要影響。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生產的均衡化同步化,保證了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降低了環節上的浪費,從而實現了柔性生產和一零浪費,并最終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業績。

3、業務控制觀的改善

傳統大批量生產方式中的自動化技術是基于用人制度的雇用關系,在工作中強調的是個人工作的高效分工。但精益生產源于日本,又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強調的是工作團體的協調合作,這樣可以防止個人工作對企業產生的負效應。這樣就可以消滅業務控制中的浪費。

傳統的生產方式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定量次品看作生產過程中的必然結果。但實際上這些次品完全可以通過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來減少,通過組織的分權與人的協作,便可以消滅次品帶來的不良效果,次品也會減少,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我國自動化現狀及問題

1、企業信息傳遞方式落后

精益化生產是以Internet/Intranet的供應鏈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要在精益牛產中發展自動化技術就需要充分利用EDI/Internet,但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企業信息傳遞方式還是較為落后,缺乏科學的合作對策與委托實現機制。

因此,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的普及面也很窄,除了大學和科學院所,只有一些大型企業才能使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他們的使用過程中還缺少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的深入調查,對于精益生產所產生的反饋信息未能進行收集總結。

2、未能與企業實際結合

企業推行精益化生產方式是一個較為重大的策略改革,需要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益化生產方案。但是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外部資源利用低,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上也未能形成共識,依然沿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選擇供應商時也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講是極其不利的。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只有與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緊密結合。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3、工作人員的理念

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是一個復雜的實用技術,需要工作人員對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和條件擁有深刻的認識。但現在的大多數企業都對精益生產的基礎與條件概念模糊,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在精益生產中推行自動化技術的改善。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需要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但國內很多企業忽略了持續改善的重要性,對精益生產方式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企業存實施過程中沒有建立完善的制度。

4、職員的職能分散

我國許多企業在推行精益化生產方式時,沒有對質量管理、技術改造、市場研究、等方面按職能劃分,職能比較分散模糊,有些企業甚至成立所謂的專門的領導機構,各行其是,這對于企業實行精益化生產方式中的自動化技術是極其不利的。

在應用精益生產時,有些企業沒有深入了解精益生產的背景及其特定環境,只是憑借印象地對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只采用一種技術,使精益生產的推廣應用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產生了不良效應。調整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需要經過持續不斷的改善與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整體化效益的提高。

三、我國自動化的發展前景

一直以來,企業都是希望通過管理思想上的先進化、標準化來提高生產的效率,并且降低生產的成本使生產得以提高,獲得更大的效益。而精益生產模式正是為企業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方式,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使企業的生產線快速發展,對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國的精益生產理論和方法隨之廣泛應用傳播。將自動化技術應用到精益生產中更是促進了我國自動化技術的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國目前自動化技術的遍及度來看,我國企業為了實現精益生產首先要做到的是減員增效。因為現在的很多企業都存在人浮于事的現象,工作人員很多,事很少,實際需要的人員多于目前的崗位,這無疑對企業效益造成了影響。事實上,企業應該對工作人員要求提高效率,達到用最少的人獲得最大的效率,從而得到最高的效益,這才是一個企業實行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

精益生產普遍應用在自動化產業上,它使自動化技術可以由大量生產過渡到精益生產,精益生產對于企業來講最大的好處在于它有效地減少了浪費,通過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可以精確地定義生產的價值,減少各環節上的生產消耗浪費。將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進一步發展應用到產品開發、制造、采購和服務顧客各個方面,從長遠來看,便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發展還相對落后,但在近幾年的發展下還是有所進步。在精益生產的理論研究上,我們不能盲目借鑒,更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進行完善改進。精益生產己經成為企業成功的必經之路,如何在企業更好地實現精益生產模式自動化技術,需要整個企業的共同努力,只有始終堅持,才能實現目標。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