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城市比作有人的機體,污水處理廠就是城市的腎臟。3月9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二廠,感受城市“排毒系統”的工作奧秘。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二廠在濟南市黃崗路上,緊鄰小清河,占地200多畝。進入廠區,高矮交錯的灌木叢映入眼簾。低沉的機器聲提醒著人們這里的污水處理廠正在運作,聲音不大,空氣中也沒有刺鼻的異味。廠區內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巨型氧化池,混濁的污水通過水池內的渠道流動。污水處理的終點,有幾個較小的水池,水池內清澈見底,捧在手里沒有異味。
污水是如何層層把關、最后排入小清河的呢?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崔志梅說,濟南主城區的污水進入排污管道后,會流到污水處理廠。入廠污水經機械粗格柵攔截部分較大污物后,由污水泵提升至鐘式沉砂池去除水中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其出水流經配水井與回流污泥混合后進行磷的釋放進入生物池,曝氣轉刷給生物池充氧,污水中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通過混合液回流發生反硝化和磷的吸收,生物池出水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后,加藥進行進一步化學除磷后進入高效纖維濾池,進一步去除水中的懸浮物,最后經過紫外消毒后,水質達到排放標準,排入小清河。
記者在排水口看到,這里建造了一個很小的生物監測池,里面長著一些水草。工作人員說,天氣暖和后,生物池內會養魚,還會種上蓮藕等,以便于觀察水質。同時,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遠程監測。
光大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副總經理、濟南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國鋒說,公司在濟南有5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總和達到了76萬噸,可占到濟南主城區污水量的80%左右,光大濟南水務是國內第一個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省會級城市水務項目。同時濟南公司建有省內最大、日供4.2萬噸再生水回用項目1個,中水洗車項目1個,及中水外輸點若干個,為濟南市節水保泉、水污染治理和小清河流域水環境改善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在山東的投資多采用BOT和TOT形式,這是私人企業(項目公司)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在今年2月,光大國際發布公告,中標了平度市的生活垃圾發電項目,項目也采用BOT模式建設,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設計總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900噸,總投資約人民幣3.6億元。煙氣排放全面執行歐盟2000標準,年均提供綠色電力7000萬千瓦時。
張國鋒認為,這種社會化的投融資體質,能夠改變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困境。以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二廠為例,在企業參與之前,是濟南市公用事業局的下屬企業。公司并購后,實現了政企分開。企業加大了資金投入,盤活了資產,帶來了更新的管理理念,處理污水的效率得到提升。
目前光大國際在山東的累計投資達到60多億元,建設運營濟南、日照、菏澤、濰坊、壽光、滕州和平度7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運營濟南、青島、淄博、德州、濱州等5市的大型污水處理項目。
張國鋒說,2015年,山東省政府設立城鎮化投資引導基金,在分擔投資風險、引導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光大國際也將繼加大在小型化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城鄉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生物質能源開發、危險廢物綜合處理、餐廚垃圾綜合處理等環保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力度,打造地方政府與央企全面精誠合作的典范。
更多資訊請關注供水環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