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前夕,3D打印產業迎來首份國家級發展推進政策。2月28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一直以來,3D打印材料被視為產業瓶頸之一,為此,《計劃》指出,鼓勵優勢材料生產企業從事3D打印專用材料研發和生產,針對航空航天、汽車、文化創意、生物醫療等領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3D打印專用材料。到2016年,基本實現鈦合金、高強鋼、部分耐高溫高強度工程塑料等專用材料的自主生產,滿足產業發展和應用的需求。
3D打印迎來首個“國家計劃”業內期待實施細則
全國兩會前夕,3D打印產業迎來首份國家級發展推進政策。2月28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簡稱“《計劃》”)。《計劃》提出,3D打印的發展目標為:到2016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產業體系,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在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看來:“該《計劃》對3D打印行業最主要的影響是增加了大家的信心,之前3D打印都是民間自發推動,現在上升到了政府層面,表達了政府高層及產業主管部門對3D打印行業的認可和重視。”
航空醫療系重點發展領域
《計劃》要求,在產業化方面,3D打印產業銷售收入要實現年均增速30%以上的快速增長,形成2-3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3D打印企業。在行業應用上,3D打印要成為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及修復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初步成為產品研發設計、創新創意及個性化產品的實現手段以及新藥研發、臨床診斷與治療的工具,在全國形成一批應用示范中心或基地。
發展基本原則為“重點突破和統籌推進相結合”。結合重大工程需求,在航空航天等涉及國防安全及市場潛力大、應用范圍廣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產業鏈環節實現率先突破。兼顧個性化消費、創意產業等領域,形成產品設計、材料、關鍵器件、裝備、工業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條。
一直以來,3D打印材料被視為產業瓶頸之一,為此,《計劃》指出,鼓勵優勢材料生產企業從事3D打印專用材料研發和生產,針對航空航天、汽車、文化創意、生物醫療等領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3D打印專用材料。到2016年,基本實現鈦合金、高強鋼、部分耐高溫高強度工程塑料等專用材料的自主生產,滿足產業發展和應用的需求。羅軍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在材料領域,將有更多企業介入,材料種類將顯著增加,成本在未來三五年可能大幅下降。”
同時,《計劃》提出將大力推進應用示范,包括著重解決金屬材料3D打印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問題,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在國防軍工其他領域予以擴展;以及完善個性化3D打印醫療器械在產品分類、臨床驗證、產品注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規。
也有業內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國家戰略高度,該《計劃》偏重航空航天和生物醫療等領域的3D打印材料設備和技術應用。但是相對于航空航天領域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工業領域的3D打印更是未來重點,而我們在航空航天領域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技術還不具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