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業,機器人技術被稱為“皇冠頂端的明珠”。近年來,深圳依托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先進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基礎支撐,在機器人產業上取得長足進展,工業機器人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服務機器人開始占領國內外市場。近日,深圳出臺扶持政策: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每年財政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這也意味著,深圳機器人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創新引領機器人產業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以及人口紅利的弱化,使工業機器人迎來大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今年11月在深圳舉行的第16屆高交會上透露,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裝機量達到3.68萬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在深圳,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使用機器人中嘗到“甜頭”。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2011年開始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隨著公司快速發展,員工人數卻從最高峰時期約3200人降至今年的數百人。兩年時間里,機器人上崗取代了將近75%的員工,年節省人力成本1億元。逐漸使用機器人進入生產制造環節也并不是雷柏一家。深圳的比亞迪、富士康等企業都有使用機器人,以富士康為例,它在深圳已有超過1萬臺機器人,計劃3年內機器人的使用規模達到100萬臺。
深圳企業致力于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加上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加快培育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據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的統計顯示,深圳機器人行業由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與智能家電、特種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產業鏈其他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組成,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就占42%,已形成科研單位、企業以及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組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據深圳市發改委介紹,在深圳機器人領域,動力系統、控制系統以及人機界面等技術全國領先,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如富士康的本體、雷柏的系統集成、匯川的伺服器、固高的控制器等。機器人和數控裝備企業近千家,2013年產業規模約180億元,其中匯川、雷賽、勁拓等一批知名企業產值平均增速超過30%。深圳市雷賽智能的董事長李衛平近日就透露,公司年銷售額增長在30%以上,今年銷售額將突破4億元,預計明年將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匯川技術季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6億元,同比增長37.06%,凈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15.27%。
自主研發讓機器人進入家庭
中國機器人研發起步雖然較晚,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機器人技術取得了矚目的進展。在深圳,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產品和技術可以跟國際頂尖的機器人制造商同臺競技。
AldebaranRobotics公司的智能機器人NAO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標桿,不過深圳企業優必選卻說,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在技術上已經超過了NAO。在今年深圳幾場重要的科技展會上,這個名叫“阿爾法”的人形機器人總能吸引最多人的目光,它嫻熟的動作、帥氣的舞姿,能夠瞬間吸引大量觀眾圍觀。優必選公司副總經理肖滿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開發阿爾法,優必選耗時近5年、花了半億資金。它16個關節所用的“舵機”全部是自行研發,如果采用國外的部件,一個舵機的成本就在千元以上。
在深圳,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在2006年就開始布局,通過整合全球人才資源,建設了一支機器人研究的“國際聯隊”。深圳市機器人行業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說,在機器人視覺、聽覺、感知、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深圳先進院取得突破。其研發已用于家庭服務、助老助殘、醫療服務的多種服務機器人樣機,并推動服務機器人產業化,核心技術向其他產業輻射。
不僅如此,通過自主研發降低機器人的成本,深圳企業也致力于產業化,使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產品能夠進入并改善百姓的生活。創新使得成本大大降低,阿爾法一代已經實現量產,市場售價僅為五六千元,迅速打開國內外市場。目前二代產品也已經面世,肖滿意稱,阿爾法將來會更偏重智能互聯與服務,并進入家庭,充當家中交互控制終端。“將來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臺機器人很快會成為現實”。而先進院孵化的機器人企業之一、深圳市銀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清潔機器人已在國內外市場站穩腳跟,目前在全球銷量成為同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