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發展智能制造 引領工業強省建設

時間:2014-12-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大趨勢看,互聯網對傳統發展方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創造了推動經濟增長新的途徑。

作為工業經濟總量全國最大的省份,江蘇應加快推動互聯網制造模式創新和服務業態創新,即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探索創新驅動、生態和諧、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當前,世界范圍內以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換擋、動力調整、結構優化成為最顯著的特征。作為工業經濟總量全國最大的省份,江蘇應加快推動互聯網制造模式創新和服務業態創新,即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探索創新驅動、生態和諧、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順應趨勢明確主攻方向

從大趨勢看,互聯網對傳統發展方式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創造了推動經濟增長新的途徑。對于工業經濟而言,必須更加注重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作為主攻方向,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向工業強省轉變。

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內主要經濟省份、重點企業發展實踐,結合江蘇轉型發展需求,我們梳理了智能制造的6大類新模式和智慧服務的6大類新業態。智能制造包括:集成人工智能科學、信息管理技術、數字化設計等形成的新型制造系統;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提升價值鏈的工業互聯網;依托網絡平臺的開放式、跨空間協同研發設計;以柔性制造系統為基礎、以電商平臺為支撐,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融入用戶個性化訴求的定制生產;基于互聯網、面向制造服務的云制造;將服務作為制造業產品的外延和價值的核心,由關注產品生產轉向涉及整個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務化。智慧服務包括:大宗商品網絡交易平臺、智慧物流、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O2O、網絡化工業設計、總集成總承包和在線服務等。

對江蘇而言,推動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模式和服務業態創新,有利于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有利于塑造新的發展優勢,提升江蘇制造國際影響力。

創新思維強化戰略謀劃

目前,國內外均在積極謀劃,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方向,把創新驅動放在核心位置,搶抓機遇力爭引領。比如,美國先后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免費移動互聯網計劃”;再如,上海圍繞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四新”經濟,實施支持“四新”推廣應用的重大專項……

這些實踐為江蘇從戰略層面謀劃發展帶來了深刻啟示。一是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確立以智能制造、智慧服務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新理念,用互聯網思維、技術重新審視市場、用戶、產品與服務和整個產業鏈。二是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盡快改變高端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三是建立開放式合作共享平臺,打破物理區域、行業分割促進價值鏈整合、產業鏈融合,實現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無縫對接、一體運作。四是突出重點領域培育示范企業,以龍頭企業的率先發展在全社會形成“以點帶面”的榜樣效應。五是建立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機制,量身訂制一批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和服務。

以點帶面推動融合發展

江蘇是工業大省,也是互聯網產業大省,具有推進智能制造模式和智慧服務業態創新發展的基礎和優勢。

我們建議,以貫徹落實“智慧江蘇”建設意見為契機,力爭到“十三五”末江蘇實現“4個突破”:經濟貢獻提升—智能制造模式和智慧服務業態創造的經濟增量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度超過60%,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核心技術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和系統軟件,擁有一批國產化高端智能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示范效應凸顯—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品牌企業,成為全省標桿;發展環境改善—法律法規制度和社會信用體系健全,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互聯網公共服務體系便捷高效。對此,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推進:

整合創新資源,突破技術瓶頸。以市場產品創新、制造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為重點,構建協同技術創新體系。基礎核心技術由政府組織攻關,應用核心技術由企業承擔攻關,支持面向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關鍵領域產品研發,加快集成電路、關鍵電子元器件、基礎軟件、新型顯示等核心技術創新,開展國產CPU與操作系統等關鍵軟硬件適配技術聯合攻關。

統籌協同推進,打牢支撐基礎。深化省級層面通信和信息產業發展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互聯網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提升和信息產業升級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寬帶江蘇”建設,做好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布局,確保安全、穩定運行。同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尤其要發揮高校眾多的優勢,培育更多適應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培育標桿企業,強化示范引領。深入實施大中型企業智慧化推進計劃,圍繞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兩大環節重構商業鏈條,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提高我省互聯網經濟的產業集聚度,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圍繞細分行業,支持徐工、南京高速齒輪、無錫一棉等重點企業應用智能裝備和技術,建成產品研發設計與制造集成、管理與控制集成、產供銷集成、財務與業務集成的智能工廠;支持蘇寧云商、聯創集團等重點企業探索智慧服務新業態,在跨境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等方面創造成熟商業模式。

制定細化標準,嚴格規范認定。依托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研究制定評價標準,每年認定一批智能制造模式和智慧服務業態創新示范企業,給予專項資金補貼。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標準,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裝備、智能專用裝備、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關鍵基礎零部件及通用部件等重點領域技術標準;智能生產和智能車間標準,包括制造執行系統、虛擬現實系統、物理信息系統、生產組織結構等標準;物聯網相關標準,包括物聯網通用功能體系結構、通用系統體系結構等總體標準,智能傳感器、傳感網絡、射頻識別、云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標準,以及物聯網安全標準等;智慧服務標準,包括智能物流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售后服務等標準。

加強推廣應用,帶動全面發展。運用市場機制,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確定一批有行業代表性、有影響帶動力、有市場前景的互聯網核心技術和智能制造模式、智慧服務業態創新成果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應用,促進面上發展。制定互聯網經濟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管理辦法和實施計劃,明確工作責任、重點領域、組織認定、推廣方式、資金支持、績效評價等。制定發布互聯網經濟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目錄,設立推廣基金、搭建對接平臺,促成一批互聯網經濟創新成果走向市場。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