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令人關注的國內3D打印五大力量

時間:2014-11-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號稱“中國3D打印第一人”的顏永年教授曾作為總設計師完成了5臺套世界級的我國重裝行業和國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壓機設計

3D打印”無疑是近期資本市場熱捧的概念,頭頂“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光環,涉足其間的上市公司股價一飛沖天。

據了解,國內快速成型系統的科研團隊主要包括清華大學顏永年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團隊、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研究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團隊和西北工業大學黃衛東團隊等。快速成型技術的發展,使得這些團隊越來越受到產業資本的關注。

一、顏永年團隊(清華大學)

涉及上市公司:海源機械、科達機電、南通鍛壓

號稱“中國3D打印第一人”的顏永年教授曾作為總設計師完成了5臺套世界級的我國重裝行業和國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壓機設計,包括:中國最大的換熱器板片成形壓機--4萬噸板料成型壓機(廣州)、世界最大的重型厚壁鋼管垂直擠壓機--3.6萬噸垂直鋼管擠壓機(包頭)、我國最大的精密航空模鍛液壓機4萬噸航空精密模鍛壓機(西安)、遠東地區最大的具有擠壓功能的模鍛液壓機--3萬噸核電精密模鍛壓機(昆山)。2012年4月至今,顏永年為昆山永年先進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早在2003年,科達機電便與顏永年共同投資設立佛山市科達機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為50萬元人民幣,其中公司與顏永年出資比例分別為60%、40%。采用顏永年團隊轉讓的技術,科達機電僅于2010年就生產了1200臺4800——7800噸壓機,其中許多為出口產品,創造產值約20億元,為世界壓機業界之最。

隸屬南通鍛壓的"永年重型鍛壓設備設計研究院"正式揭牌后,成功吸引我國著名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顏永年團隊整體加盟,是南通鍛壓近年轉型升級一大舉措,將進一步加快公司大型液壓機和機械壓力機研究與開發,加速相關品種升級換代。

海源機械還聯手昆山永年先進制造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建立"3D打印制造實驗室"。

二、王華明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涉及上市公司:中航重機、ST航投、南風股份

資料顯示,王華明是航空材料與結構研究部"首席科學家",國內激光制造的學術帶頭人,"北航團隊"領頭人,在鈦合金結構激光快速成型工藝、成套工藝裝備及工程化的研究方面有十多年的研究經驗。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華明教授帶領他的創新團隊,圍繞大飛機等國家重大專項及重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需求,研制出代表著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方向、在重大裝備制造中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高性能難加工大型復雜整體關鍵構件激光直接制造技術”,使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突破飛機鈦合金大型主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并實現裝機應用的國家。多年來,團隊一直與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航天一院等單位有著緊密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南風股份子公司所投資的3D打印項目中,也出現了王華明的身影。其子公司南方風機研究所將投資"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項目",總投資1.68億元,資金由南方風機研究所自籌。值得注意的是,風機研究所的二股東、持股31%的王華明就是國內3D打印領域最權威的專家之一。

三、史玉升團隊(華中科技大學)

涉及上市公司:華工科技、華中數控

史玉升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中心主任、中國特種加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快速成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長期從事快速制造(3D打印)、新型農業節水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史玉升教授牽頭研發的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裝備(3D打印機)曾入選"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該團隊正力圖通過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使研究成果商業化,濱湖機電的股東中就有資本市場聲名顯赫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

2012年在武漢舉行的增材制造技術國際論壇上透露,我國首個3D打印工業園將落戶武漢東湖高新區。該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主導,規劃首期用地500畝。相關渠道消息,華中科大旗下公司華中數控參與了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華中科大未來推動這一產業規模化的平臺目前仍未明了,相關各方均拒絕予以置評。該校目前作為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有華工科技、華中數控和天喻信息三家。

四、盧秉恒團隊(西安交通大學)

涉及上市公司:昆明機床、秦川發展、沈陽機床、軸研科技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被視為國內3D打印業的另一先驅人物。他1992年赴美做高級訪問學者,發現了快速成形技術在汽車制造業中的應用,回國后隨即轉向研究這一領域,1994年成立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盧秉恒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國務院機械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基金委工材部第二屆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基金委機械學科評議組負責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物制造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副理事長,全國高校金屬切削機床學會理事長,"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

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NERC-RM)是一個依托西安交通大學的人才與技術優勢建立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平臺。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是工程中心的依托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學、昆明機床、秦川發展、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創建,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而西安瑞特的董事長正是盧秉恒。

公開資料顯示,盧秉恒院士是軸研科技和沈陽機床這兩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事實上,西安交大、昆明機床和沈陽機床存在淵源。更多資訊請繼續訪問中國標識網的行業資訊頻道的3D打印。

西安交通大學產業(集團)總公司曾是昆明機床第一大股東,后于2005年將所持昆明機床股權轉讓給沈陽機床集團,后者成為昆機的控制人。

五、黃衛東團隊(西北工業大學)

涉及上市公司:中航飛機

1995年,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衛東,產生了一個關于快速成型技術的新構思:把3D打印技術和同步送粉激光熔覆相結合,形成一種新技術,用于直接制造可以承載高強度力學載荷的致密金屬零件。2001年,黃衛東團隊申請了中國第一批關于激光立體成型的源頭創新專利。至今已獲授權激光立體成形的材料、工藝和裝備相關的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2項。

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3D打印技術研發最出色的單位之一,主要發展名為“激光立體成形”的3D打印技術。該技術通過激光融化金屬粉末,幾乎可以“打印”任何形狀的產品。其最大的特點是,使用的材料為金屬,“打印”的產品具有極高的力學性能,能滿足多種用途。

為國產大飛機C919制造中央翼緣條,是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典型。黃衛東教授介紹,作為機翼的關鍵部件,以我國現有制造能力無法滿足需求,如果向國外采購,勢必影響大飛機的國產化率。西工大與中航飛機公司合作,應用激光立體成形技術解決了C919飛機鈦合金結構件的制造問題。"目前,激光立體成形制造成本與國外鍛壓制造成本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新技術。"黃衛東說,這項技術在航空航天發動機等關鍵部件的制造上也得到了運用,并為多家航空航天企業提供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制造裝備。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