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買不起上萬乃至上百萬元一臺的機器“工人”,那么就以每月幾千元的價格租幾個吧。記者昨日從深圳市機器人行業協會獲悉,目前深圳業內已有近10家企業開展機器人租賃業務。年產值達到200億的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有需求的中小微企業認識自己。
機電設備租賃在國內并不是新鮮事物,不過由于用戶需求千差萬別,在國內還沒有比較成功的案例。深圳相關研發和生產企業選擇3C領域作為“試水”領域,在焊接、點膠、擰螺絲等幾個關鍵環節,已經開始向生產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機器人產品。深圳的工業機器人企業福士工業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當中的一員。福士銷售部門負責人李俊日前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買不起機器人,就租一臺回去”,這可以把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
工業機器人企業福之島的營銷總監杜政志昨日向記者表示,不少中小企業訂單存在“潮汐”問題,訂單季節性強。在淡季只需要1500人左右的企業,在旺季卻需要5000人,租用機器人會給企業生產帶來很大的便利。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深圳一家知名自動化企業的機器人產品為例,售價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對于普通加工生產企業而言,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太高,成本回收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周期,這就把一些企業擋在門檻之外。而單個工業機器人至少能代替兩名工人,回收周期一般為18~24個月,采取租賃方式的總成本增加10%至20%左右,但無需一次性占用大量資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深圳的機器人租賃操作方式有兩種:經營性租賃和融資租賃。杜政志打了個比方,前者有些像租房子,后者則像分期付款購房。假如有一臺價值10萬元的機器人,采用經營性租賃的模式,企業每月支付數千元的租賃費用就可以帶回廠使用,而選擇融資租賃,則需要付一定的首付,其他款項則分月支付。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已出現了機器人長期租賃公司。中國目前的工業機器人發展水平類似于日本上世紀的80年代,由于人工成本上漲和用工難等問題,國內一大批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對于機器人的需求日漸迫切。據介紹,深圳機器人企業保守估計已有200~300家,去年深圳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200億元。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副秘書長仇禾昨日表示,目前深圳開展機器人租賃業務的企業不到10家,對于廣闊的中小企業市場,機器人仍然是“養在深閨人未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