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反壟斷局副局長鄭文帶隊赴上海就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進行調研,深入了解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業界看來,繼軟件、汽車行業之后,醫療器械或將成為反壟斷的“重災區”。
外資把持醫療器械高端市場
大到“高精尖”的診療設備,小到心臟支架、醫用縫線,我國的醫療器械市場基本被外資把持。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統計,2013年中國高端醫療設備行業超過70%的市場份額被通用電器、飛利浦、西門子這三家跨國企業所壟斷。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國產醫療設備在高端產品領域失語,是由于存在自身產品質量不過關、核心技術缺失以及經營理念滯后等問題。
醫療機構盲目“迷信”進口醫療設備也為外資產品擴張鋪平了道路。“硬件設施都是衡量醫療診療標準之一,無論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大多醫院會不惜重金采購進口醫療器械。”張永建說。
此外,我國消費者普遍對國產醫療器械存在偏見,認為國產產品質量與國外產品差距大。
國產設備突圍獲政策扶持
這次反壟斷的大棒,會否落下?張永建表示,市場占有率和價高不是衡量壟斷標準。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調研,這是反壟斷一個信號。
同時,今年6月1日實施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就是對我國醫療器械支持的開始。條例明確規定,采用國產醫療器械將給予獎勵。8月16日,國家衛計委和工信部在京聯合召開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
張永建認為,作為國內企業,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國內企業自身抓住機會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營銷能力。在國家層面,醫療體制還需進一步深化改革,擺脫‘以藥養醫、以械養醫’的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