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發電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相信不會有人有異議。不錯,發電機讓電從被發現到被應用,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無限可能。自19世紀30年代電被應用時起,就帶來了一場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此后180多年的能源變革、清潔利用等,都在圍繞電展開。電的應用為多項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奠定了基礎,最近獲獎的LED燈就是一例。
下一屆或下面幾屆諾獎會出現在能源個領域嗎?能不能得另說,我們先姑且認為有這種可能,坐下來好好分析一番。諾貝爾獎自1901年起評,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那么,能源類獲得物理獎最為接近。
小拙翻閱近10年來獲獎項目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項目以“發現型”居多,如“發現巨磁阻效應”、“發現亞原子物理學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等,數目在一半以上;而“發明型”較少,包括光纖、石墨和今年的LED燈。
據小拙觀察,在能源領域,就算發現了什么重大的能源,也需得將其轉化為可廣泛利用的形式,因此,“發現型”幾乎不可能,那么,未來在能源領域的諾獎應是“技術為王”的“發明型”。
對于學文的小拙來說,猜測諾貝爾物理獎著實有些困難,但如果從廣義的能源發展趨勢和可能性的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大膽猜想一下的。小拙認為,能源界要想獲得諾獎需得滿足以下幾個關鍵詞:廣泛、清潔高效、融合。
“讓盡可能多的人受益”是獲得諾獎的“金科玉律”
先來說“廣泛”。按照本屆諾獎評選委員會的說法,LED燈這項只有“20歲”的“年輕”發明之所以獲獎,是因為這種用全新方式創造的白色光源已經“讓我們所有人受益”。全球發電總量的大約四分之一用于照明,那么,如果按照全球60億人口來計算的話,就有15億人因此受益。
這種廣泛的應用程度足以說明這項發明的價值。不僅如此,目前,全球范圍內正在掀起一股去白熾燈潮,這同樣使LED的市場機遇凸顯。美國政府便已經在今年初正式宣布,在美國境內全面禁止生產和進口白熾燈。
同樣,光纖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也令其發明者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英、美籍華人高錕發明的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纖,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高錕“光纖之父”美譽傳遍世界。直到現在,光纖仍方興未艾。
應用即價值。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代表著一項發明的受歡迎程度,印證著它的價值。科技發展本就應以最接地氣、最能造福人類的發明為標準,而不是整天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宇宙的奧秘。“讓盡可能多的人受益”將是未來獲得諾獎的“金科玉律”。
如此看來,在能源界,若按照能源種類來說,石油、煤炭、電力都屬于廣泛應用的類型,而石油、煤炭則都可通過轉化,變成電力獲得更廣泛的應用。本輪電力暫時勝出。
“清潔高效”是下一屆諾獎的命題
再來看“清潔”和“高效”。在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今天,清潔高效已成為木桶原理中最短的木板,也是發展最重要的命題。在小拙看來,清潔高效已如同呼吸一樣,存在必清潔,發展必高效。
LED燈發明者獲獎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如此。頒獎詞給出的理由是:他們帶來了新型的節能光源。白光LED既節電又環保,耗電量比常規的白熾燈節省90%,比熒光燈節省30~40%,而且不含汞,是綠色環保的理想新光源。最近的一次紀錄達到300流明/瓦,這相當于16個普通燈泡、近70個熒光燈。”
聚焦到能源領域。接著上一輪勝出的電力來說,符合本條獲獎條件的電力必須是清潔高效的。范圍又縮小了,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都屬此范疇。
目前,上述幾種發電形式占我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分別是,水電22.4%、核電2%、風電6%、光伏發電不足4%、天然氣發電3.45%,生物質發電可忽略不計。
都為清潔能源,誰“讓更多人受益”誰勝出。從數字層面上看,清潔能源占比中水電略勝一籌,風電在其后,然后是光伏。然而,在小拙看來,光伏具有比水電和風電更好的“群眾基礎”,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去年開始,隨著全球光伏產業的回暖,我國光伏產業也在國內政策的“加持”下復蘇,并迅速打開了國內市場。如今,我國第一輪私人屋頂光伏安裝潮正在涌來。
融合是諾獎的時代標志
互聯網時代,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能源互聯網就是能源領域相互融合的最典型標志。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最近就提出,樹立全球能源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統籌全球能源資源開發、配置和利用,從而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潔、高效和可持續供應。
能源的互聯正悄然發生。當個人屋頂光伏所發的電傳輸至大電網,就是一次能源互聯;當西北的風電通過特高壓傳送至華北地區,也是一次能源的互聯......
如果說,以往能源互聯的媒介是電網,那么,進入21世紀,能源互聯的媒介將是互聯網。我們的生活已因互聯網改變了太多,作為融合的媒介,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讓融合成為獲得諾獎的時代標志之一。
如同淘寶、微博、知乎等購物社交平臺一樣,能源互聯式的融合需要用戶響應和粘性,而光伏正是具備這一群眾基礎的能源行業,且發展勢頭良好,在國家各項政策和補貼下,大有超越其他清潔能源之勢。
盡管私人安裝屋頂光伏正在遭遇成本高、與物業和鄰居協調難等困難,但私人屋頂光伏的發展將勢不可擋。有報道說,目前安裝個人屋頂光伏的家庭非富即貴,屋頂光伏被看作了“富人的環保游戲”。而在小拙看來,這正是企業的機會所在。
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在這股熱潮中,企業的機會有三點:
一是抓住私人屋頂光伏這個市場,提早布局。這個市場可以是出售私人光伏組件、上門安裝維護服務,也可以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如果是從料到工再到設計的一條龍服務就更好了。
二是將光伏系統和光伏組件的成本降到盡可能低。讓家家戶戶都用的起光伏電,讓光伏不再是“富人的游戲”,就靠技術升級了,或許下一屆諾獎的秘密就在這里。
三是抓住融合的大趨勢,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企業的發展。這里說的融合有三個方面,一方面,產業鏈的融合,即提供原材料、設計、安裝、運維整套解決方案,也就是上述的一條龍服務。
另一方面,與互聯網的融合。在這一點上,已經有很多企業實現成熟運作了,如在網絡交易平臺上銷售產品,運營自己公司的APP供用戶下載等。如果未來光伏發電交易市場開放,可以像歐美的碳交易、期貨交易一樣以虛擬的形式在市場上買賣,那么,企業發揮的余地將更大。
再一方面,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這一融合讓IT界跨界光伏界成為可能,如華為憑借自己的IT技術,自主研發成功的智能化太陽能光伏裂變器,除供自己的電站使用,還實現了在歐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