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盡管太陽能市場的供需上下變動劇烈,追求高效產品的趨勢卻不曾改變,由臺灣廠商帶頭的新一波高效電池片需求正在加速醞釀中。九月開始茂迪采用PERC(射極鈍化及背電極電池)制程的電池片正式進入量產,在此之前,昱晶、新日光等都早已有出貨紀錄。而納入中美晶旗下的旭泓更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采用PERC技術的單晶電池片廠商,其表現優于其他業者,目前單晶的平均效率約提升到20.4%,領先兩岸。
黃公暉表示,電池片效率的上升,同時也代表單一組件的輸出瓦數提高、減少每單位的施工成本,進而降低整體的電價成本,這些也一直是吸引下游系統業者使用高效產品的原因。但PERC應用在多晶及單晶電池片上的效率表現也有所差異,在多晶上約有絕對值0.6%的效率提升,但在單晶上可提升絕對值0.8%~1%左右,因此PERC普遍被認為較適合在單晶上發展,故在下半年臺廠的擴廠潮中多以擴充單晶產能為主。
目前采用PERC技術的廠商主要集中在臺灣的電池片廠,以產能做觀察,臺廠有接近1GW的產能已導入PERC制程。中國目前以晶澳發展最為快速,阿特斯也有意在新增產能上采用此技術。由于PERC制程的單晶組件輸出瓦數多達280W以上,加上目前中國的產出不多,故此效率段的電池片價格與目前傳統制程的單多晶電池片也有所區隔。除目前需求最強的日本市場,一旦其他地區的需求跟著增溫,將有助于臺灣電池片廠商的獲利改善。
PERC制程在短期內被視為提升效率最主流的技術,主因在于相較于傳統制程,新機臺的購置以及制程變動并不多,在目前太陽能企業盡量減少資本支出的情況下,PERC成了花費較低但最有效提高效率的技術。黃公暉進一步指出,PERC的技術采用,預計對太陽能市場原本單多晶的應用比例也會產生影響。目前單晶硅片供應多來自中國,包含西安隆基、環歐等,臺廠則以友達晶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