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又一個目標從宏偉規劃變為腳下堅實的臺階,這是合肥跨越趕超的經驗。
建設“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在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征程上,合肥為自己樹立了又一目標。
從海潤光伏到陽光電源,從光伏下鄉扶貧工程到全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合肥抓住產業和應用的兩端,不斷向目標靠近、靠近、再靠近。
時光的轉輪刻下奮斗足跡,歷史的巨手再掀夢想新篇。成績已在身后,奮斗永不止步,瞄準“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目標,合肥凝心聚力再踏新征程。
產業發展,2015年力爭實現300億元產值
應用離不開產業,合肥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的底氣來源于自身日漸成熟的產業基礎。
細數合肥光伏企業,每個都實力雄厚。海潤光伏投資75億元、晶澳太陽能投資100億元、彩虹光伏玻璃投資20億元、陽光電源投資10億元、美國3m投資10億元,這些重大項目有的已經竣工投產,有的正在加快建設,其產能正源源不斷地釋放。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合肥市光伏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陽能電池—集成組件—發電工程的光伏產業鏈,產業集群也正加速形成。產品主要集中在單晶硅棒、光伏組件、光伏接入系統生產制造,其中光伏接入系統逆變器生產的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在全國領先。
發展光伏產業,各個國家、城市都在嘗試不同發展方向,合肥也在探索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新的引爆點。市經信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市正聚焦光伏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及推廣應用,現已瞄準了建筑用光伏構件,希望將其培育成為下一個爆發式經濟增長點。
目前,市經信委正推進北新建材集團和合肥市微納電工、中南光電在建筑用光伏構件產品研發、生產、應用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推動微納電工公司與通威太陽能公司在高新區共同生產建筑用光伏構件和開拓市場。此外,合肥學院與微納電工公司共建建筑用光伏構件檢測中心的事項也在溝通、接觸中。
目標成為合肥光伏產業加速前行的動力。合肥力爭到2014年底實現光伏產業產值250億元,市內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突破300mw;力爭到2015年,全市光伏產業產值超過300億元,在國家光伏發電規?;瘧檬痉冻鞘兄形痪忧傲?,成為全國重要的光伏生產、發電企業集聚地。
光伏下鄉,2020年3000戶家庭樂享光伏電站
推進光伏應用,農村是廣大的市場。2013年,合肥開始實施光伏下鄉扶貧工程,開全國先河。100戶農村家庭作為受益者首先享受了家庭光伏電站帶來的收益。
2014年,合肥市繼續實施“光伏下鄉”扶貧工程,在全市選擇了200戶農村貧困家庭,市、縣(市)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0萬元,為“三無”貧困戶建設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目前,合肥市正逐戶勘察制定實施方案,預計今年10月底前200戶貧困家庭光伏電站可全部建成并網。
根據中央、省關于創新機制加大精準扶貧力度的意見,從明年開始,合肥市還將進一步擴大光伏扶貧的范圍,光伏下鄉扶貧計劃拓展到500戶,到2020年3000戶“三無”貧困家庭將享受光伏電站帶來的穩定收益。
除光伏電站外,漁光互補、光伏大棚等新的應用方式已在合肥市嶄露頭角,今后這些新的應用領域將成為合肥市光伏應用的主戰場。根據《合肥市光伏下鄉“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合肥市將大力實施光伏下鄉“百村推進、千戶扶貧、萬家屋頂和萬畝基地”四大工程建設,計劃到2018年,建成100個農村光伏應用示范社區、1000個農村光伏扶貧家庭、1萬個農村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1萬畝光伏設施農業(漁業)基地,力爭把合肥農村地區建設成為光伏農業的先行區和光伏應用的重點區。
創新方式,建立多元投資模式
目前,在合肥市光伏應用領域,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兩股力量并駕齊驅,共同推動產業應用發展。今后,更多元的投資模式將不斷被引入,創新發展方式。
在肥東縣八斗鎮大張村,通威太陽能和28戶農民合作,建成70kw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通威太陽能公司按照“農戶提供屋頂、企業投資運營、發電收益分成”的新模式,探索光伏企業+農戶的合作方法。針對農村光伏市場,合肥市還將積極探索光伏發電預期收益抵押貸款、銀行小額信貸、合同能源管理、企業租賃農戶屋頂等多種方式,為農村光伏產業發展探索更多的路徑,爭取更多的投入。
在近期出臺的《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的補充通知》中,合肥市還鼓勵創新分布式光伏項目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服務和產品,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優惠貸款利率,延長貸款年限。探索設立光伏發電投資公共擔保資金,為本區域光伏發電項目提供貸款擔保。個人安裝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探索以個人收入等為信用條件提供貸款擔保。鼓勵基金、保險、信托與產業資本結合,探索建立光伏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引導保險機構與電站投資商合作,降低光伏電站運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