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先行先試”——合肥光伏扶貧模式敢為人先

時間:2014-09-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針對電站建成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合肥還建立定點、定人聯系制度,并委托有資質、有信譽的專業化公司從事專業保養、維護工作,日常維護保養費用由縣(市)財政承擔,解決貧困農戶的后顧之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以及人類繁衍、生存資源需求矛盾的突出和演變,現代社會面臨以能源與消費變革為中心的“第三次革命”。全國、全世界都在尋找“第三次革命”的突破口,太陽能光伏產業以其對于能源消費顛覆性的變革而進入各國的視野,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把握世界脈動,搶占發展制高點。合肥將太陽能光伏作為重點產業加以打造,規劃到2017年將光伏及新能源打造成合肥千億產業。產業發展,應用是推手,圍繞產業發展,合肥提出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的宏偉目標,并不斷邁進。

高新區入選全國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合肥光伏扶貧下鄉工程,領先全國率先出臺光伏發電度電補貼政策……合肥在光伏應用領域上下求索,不斷創新。特別是光伏扶貧下鄉工程,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的屋頂資源,創造性地將扶貧開發與光伏應用有效結合,合肥探索出了一條解決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解困的扶貧新路徑。

總結經驗,繼往開來。近日,市委外宣辦組織集中采訪,總結合肥在光伏扶貧中的經驗和做法。即日起,本報開辟專欄,連續5天刊發系列報道,為扶貧新路徑總結合肥經驗。

敢為人先是合肥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創新創意是合肥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在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征程中,合肥敢于挑戰、敢破難題、敢走新路,不斷創造享譽全國的“先行先試”合肥經驗。

光伏扶貧下鄉——“先行先試”合肥經驗的又一壯舉。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的屋頂資源,創造性地將扶貧開發與光伏應用有效結合,合肥探索出了一條解決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解困的扶貧新路徑,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精準扶貧”的轉變,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一種全新扶貧路徑的解讀和借鑒。

光伏扶貧——民生工程,民心所向。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強調,要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精心謀劃光伏扶貧項目,主動對接抓好落實,“實打實”落實好光伏精準扶貧工作。

從未去刻意追求榮譽,但鮮花和掌聲總是不期而至。日前,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副主任陳暢飛率領調研組來肥調研光伏下鄉扶貧工作,對合肥的做法給予很高評價。陳暢飛說,合肥市試點光伏下鄉扶貧,思路清晰,方法科學,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給農村無勞動力家庭帶來了持續穩定收入,是對無勞動力家庭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值得推廣。

敢為人先,光伏扶貧先行先試勇探新路

縱觀世界各地光伏發展應用經驗,或是將光伏電站建在廣闊無人的沙漠中,或是設在綿延成片的工廠廠房上,抑或是建在土地資源豐富的成片陸地上。合肥,寸土寸金,似乎并不具有發展光伏應用的“先天優勢”。

但是,一座城市的生長路徑,并非依靠其先天條件,而是由其內在的創新邏輯決定。合肥向工廠房頂要空間,向廣袤的農村屋頂要空間,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將扶貧開發和光伏應用結合在一起,創新性地走出了一條合肥特色的光伏下鄉扶貧之路。

去年,在合肥市新一屆政府首次全體會議上,市長張慶軍支招光伏發展應用: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來加快脫貧步伐,讓貧困戶“躺著也能賺錢”。“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農村貧困人口依然不能持續穩定地逐步脫貧,證明這部分人口確實存在著特殊情況,諸如勞動力喪失等。”張慶軍說,他們可以嘗試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來賺錢。之后,他多次過問,并批示“力爭今年(注:2013年)內實質性啟動,可先在合肥市范圍內試點,逐步推開”。同年5月,合肥出臺《關于加快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將“光伏下鄉”工程作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四大工程之一,并明確提出整合集中現有各類扶貧資金,支持貧困戶建立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從2013年起,市、縣級扶貧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00萬元,支持100個以上農村貧困戶建設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機會稍縱即逝,創新不容停歇。針對光伏扶貧下鄉工程,合肥選擇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家疃5戶農民家庭率先試點,去年7月1日正式并網發電,揭開了合肥光伏下鄉扶貧的大幕。在成功試點基礎上,市扶貧辦組織5縣(市)扶貧辦和有關光伏企業到現場進行觀摩,在全市示范推廣。

步伐鏗鏘,推進有力。在試點經驗基礎上,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農委合肥市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試點范圍、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資金支持、維護運行等內容,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將光伏電站和扶貧下鄉有機結合,這一構想在短期內變為生動實踐,再次彰顯合肥速度,也引來眾多城市考察借鑒。

雙贏格局,光伏電站傾力民生惠及環境

所有的“騰飛”,都要指向一個“落腳點”。眷顧萬家憂樂的民生舉措,就是合肥經濟騰飛的最終落腳點。光伏扶貧下鄉工程就是這一落腳點的精彩詮釋。

去年,合肥按照“政府推動、專項投入、農戶自愿、收益全留、試點示范、逐步推開”的工作思路,市、縣財政安排扶貧專項資金300萬元,在全市選擇100戶無勞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農村“三無”貧困戶,免費幫助建設單體裝機規模為3kW的小型戶用家庭分布式電站,項目產權和發電收益全部歸貧困農戶所有。

決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成就也前所未有。首批100戶“光伏下鄉”扶貧工程家庭電站自去年10月份開始建設,到今年2月底全部實現并網。截至4月底,累計發電量90050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73331千瓦時。市扶貧辦負責人肖波告訴記者,自100戶光伏電站建成并網以來,從2月份到4月份,3個月的時間內為貧困戶增加現金收入6.32萬元,戶均季度增收632元,其中長豐縣一戶最多增收1093元。而隨著日照增長、溫度增加,光伏電站將迎來每年發電的最佳時間,貧困戶的收益還將持續增長。“根據目前發電量測算,戶均年收益可達3000元,其中每年現金收入約2500元。”肖波說。

一個光伏電站,對于一個貧困家庭來說,是家庭收入的重要補充,是擺脫貧困的最好保障;一個光伏電站,對于合肥來說,是光伏應用的大膽嘗試,更是傾力民生的一份擔當。

不僅能為貧困戶帶來穩定的家庭收入,光伏電站更能為城市的環境減負。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這個過程需要的只是幾塊太陽能電池板、一個太陽能逆變器,沒有任何污染。據統計,建設一個3kW的小型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與相同裝機規模的火電站相比,25年時間內可節約標準煤約23.6噸,相應減少燃煤所造成的有害氣體排放,其中二氧化硫2.11噸,氮氧化物1.06噸,二氧化碳42.3噸。

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格局,合肥光伏扶貧下鄉工程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規范嚴格,建設安裝因地制宜公平公正

民生工程,絕不容忍弄虛作假、跑冒滴漏!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財政的每分錢都要花得明明白白。合肥規范運行機制,認真嚴格組織光伏扶貧下鄉項目的實施。

公開選點,全程公示。依照“五個必須”(必須是規劃布點保留中心村、必須是低于國家標準的農村貧困戶、房屋結構必須較好、必須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必須就近有方便接入的電網)的要求,合肥在五縣(市)選擇100戶農村貧困家庭,并經過村、鄉(鎮)、縣“三級公示”,無異議后方可為農戶免費安裝。

優化設計,公開招標。透明陽光的程序是公平公正的最好保障。合肥委托合肥工業大學國家教育部光伏研究中心編制了合肥市3kW光伏下鄉扶貧工程技術標準和招標方案,并通過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面向全國公開招標,經專家評審最終確定實施單位。

專家監理,群眾監督。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合肥確定合肥工業大學光伏研究中心作為專業監理,具體負責工程質量監管。對工程建設的項目和驗收結果及施工企業的服務承諾在村內公示,全程接受群眾監督。

針對電站建成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合肥還建立定點、定人聯系制度,并委托有資質、有信譽的專業化公司從事專業保養、維護工作,日常維護保養費用由縣(市)財政承擔,解決貧困農戶的后顧之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