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浦東召開的中國國際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專家對機器人發展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體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院長趙杰表示,我國制造業面對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持續增長、勞動力結構短缺和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等眾多現實問題,迫切需要大量的工業機器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透露,今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將重點支持機床機器人,同時將重點推進在船舶、汽車發動機、航天、航空、民爆等六個行業自動化車間的應用。
王衛明指出,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是,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技術,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的工業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性的龍頭企業;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每一萬名工人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100以上,能夠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近年來我國造船業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我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長。
在造船企業中,焊接、涂裝等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多。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的焊接機器人、重慶長江涂裝裝備有限公司的涂裝機器人等國產品牌已得到了國內船企的廣泛認可。王衛明介紹說,2013年,我國采購了3.6萬臺機器人,首次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是國產機器人銷量僅有9000臺,占總銷量的24%,并且大部分為中低端工業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