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機器人”神秘面紗
談起機器人,總讓人不自覺想起科幻片中,那些與人類外表相似,具備高智商、超能力的“鋼鐵人”。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機器人”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轟鳴聲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迅速旋轉、精準抓取,工人的“辦公室”從生產線前移至電腦前……電影中熟悉的場景,不久后將出現在荊州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里。
去年3月,精川智能為荊州神電獨立研制了一條乘用車起動機總成裝配線,其中,運用六軸機器人3臺,機械手3臺。由此,揭開了工業機器人的神秘“面紗”。所謂的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裝備,能夠替代人工、甚至超越人工,提升產能和產品質量。今年,精川智能還將開發設計12臺裝配機器人應用于起動機、主減線、EV項目中。
敢于“吃螃蟹”,能夠成功自主研發“機器人”,并能將其運用到產品中,這絕非偶然。為“迎接”機器人的“到來”,精川智能做了充分準備。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產品開發和制造體系,擁有研發工程師65人,其中16人是具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高級技師,大部分技術人員在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家接受過學習培訓。同時,公司投資建立工業機器人研發實驗室,并與相關高校建立長期科研合作關系。
無獨有偶,在荊州開發區的湖北唯思凌科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這家以生產汽車轉向器裝配線見長的企業,也將焊接機器人運用到產品中。“我們靠創新生存,因為做非標設備就是為客戶量身定做,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公司綜合部經理周生茂介紹。
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科學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是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方向,其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主要分布在裝備制造業比較集中的武漢、襄陽、孝感等地。具備一定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形成了一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集成應用的能力。
產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培育1至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以及5至10家相關配套骨干企業,打造1至2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全省制造業企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率達到50%以上,成為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核心區,以及全國工業機器人重點產業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