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泉州實施“數控一代”工程 “機器紅利”提速產業升級

時間:2014-08-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現在,泉州制造業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當初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紅利”已日漸消失。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工業領域的智能化、自動化競爭日益激烈。

“數控一代”是我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去年底,泉州在全省率先試點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推動、支持下,泉州全力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近日,中國工程院決定將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

作為我省民營經濟的龍頭,泉州以制造業見長,其實施的這項工程對我省各地機械裝備產業搶占未來“智能一代”的發展先機,打造福建制造的升級版有什么啟示?日前,記者走訪了泉州的一些企業和部門。

新機械帶來新“紅利”

在晉江市力達妙手機器人公司內,1臺與餐具機配套的取送料機器人正在工作。在翻飛20秒間,機器人便完成了取放料動作。

力達公司只成立不到一年時間,但其機器人產品已經研發到第三代。“這臺1.1版本機器人能夠代替4—5名員工,緩解企業招工難。”力達董事長吳育旗說,原來餐具生產主要依靠人工進行稱量、放料、取料等流程,操作難度高,危險性較大,而新研發的機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這一部分流程。最近,臺灣意升機械有限公司已訂購150套。

“企業轉型,催生對制造裝備升級換代的巨大需求,這正是促使政府出手推進‘數控一代’示范應用的一大原因。”泉州市有關負責人說,越來越智能化的設備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質量保證,創造更高的生產效率,并提高生產的安全性,這是新機械裝備給泉州制造帶來的新“紅利”。

“智能制造”發展空間巨大

30多年前,泉州打造了龐大的制造業體系。現在,泉州制造業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當初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紅利”已日漸消失。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工業領域的智能化、自動化競爭日益激烈。作為工業的“母機”,裝備制造業可為傳統制造業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鍛造出新的產業競爭力,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成了泉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數控機械生產目前仍是一個朝陽產業,國外制造業發達的國家數控化率能達到70%到80%,而我國只達到30%。”福建嘉泰數控總經理蘭猛說,很多企業仍使用落后的生產設備,缺少數字化、智能化的高端技術支撐。

“目前,泉州制造業大多自動化生產水平偏低,大多數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因此,‘智能制造’發展空間巨大。”泉州市科技局局長顏志煌說,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推動支持下,泉州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半年多來,有1000多套國產數控和伺服系統走進紡織鞋服產業,數控機床產業配備了100多套數控設備,建材行業擁有200余套最新的國產數控系統,相關應用企業通過數控設備可減少20%至30%的勞動力用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