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推出的新政策——東莞市初步計劃從今年開始連續三年在“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2億元,對企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第三方服務機構等進行資助,最高的財政獎勵額度可達500萬元。消息一出,各鎮街的經信部門迎來眾多企業的競相咨詢。眼下政策尚未實施,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已不可坐待獎勵來推進“機器換人”步伐,人工成本已不可承受,要么退出制造業,要么逐步加快“機器換人”。
要么退出制造業要么加快“機器換人”
城市之窗家居集團總裁趙家堯認為,這是一個利好消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生存越來越難,機器換人“也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的重要途徑”。趙家堯稱,截至今年,城市之窗家居集團在全自動化生產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元,未來將會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借助扶持政策的契機,進一步加大企業自動化生產的投入。
然而,對于東莞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機器換人”并非易事。“機器換人對我們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太大,動輒幾百萬投入,雖然做了15年家具了,但我還是選擇放棄,而不是繼續”,東莞樂寶家具廠的張老板道出了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的聲音。日前,張老板關閉了自己經營多年的家具廠,掛上了裝修公司的新牌子。他說做制造業太累了,轉行也是讓自己轉型。
不過,張老板說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同行依然在堅持繼續,“雖然機器換人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要想繼續做制造業的老板,他們大部分都會逐步去更新設備,這樣資金壓力沒那么大。”張老板說,這是目前從事制造業的企業最普遍的選擇。近期,他留意到身邊的中小企業要么退出制造業轉行,要么逐步加快推進機器換人。“依然在繼續的人,都很關注新政,老板都會親自跑到政府部門打聽。”
來自經信局方面的消息稱,目前,該項扶持政策尚未正式實施,不過,已經有眾多企業就資助范圍、資助金額、資助等內容向經信局進行咨詢。接下來,經信局將安排專人入企業做問卷調查,了解“機器換人”需求企業數量,并向企業宣傳講解,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用好用足該項扶持政策。
政策姍姍來遲機器人已攻占生產線
也有少數在“機器換人”的道路上走在比較前面的企業,在他們看來,企業本身“機器換人”動力就很強,并不需要政府有什么政策獎勵才來做,就算沒有政府鼓勵也要往這個方向搞。“對于企業來說,人力成本的增長已經不可承受了。坦白說,政府的政策就是出來得比較慢。”石碣一家汽配制造商吳老板說,經過6年的逐步更新設備,目前,他的生產工廠流水線已經基本被“機器人”所攻占。
盡管他認為政府的政策出來得有些遲緩,不過,這倒是自動化設備生產制造商很好的推銷機會,他們會使勁讓買家去理解這個政策。“現在機器人市場很大,做的人很多,競爭很激烈,我想他們可能會利用這個政策去做推廣。”
吳老板認為,隨著人力成本的不可承受,接下來,想退出的制造業會加快退出的步伐;而想在制造業堅持的企業,則會選擇加快推進“機器換人”的步伐。
“按照現在企業用工情況和轉型升級需要,未來三到五年,勞動密集型企業將迎來‘機器換人’的高峰期。”東莞意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崇國認為,這將為自動化設備生產制造商提供廣闊的市場,迎來快速增長期。隨著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推動企業自動化生產,未來將有更多企業走“機器換人”的道路,給自動化設備生產制造商帶來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