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3D打印人體器官有望實現

時間:2014-07-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7月25日,湖南省首家3D打印臨床應用研究所在湘雅醫院掛牌,將致力推動3D打印技術在臨床醫療、醫學教育、醫用生物材料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用打印機打印出骨頭、皮膚,甚至肝、腎、心臟等器官,是不是像科幻大片?事實是,神奇的3D打印技術已經用于臨床了。7月25日,湖南省首家3D打印臨床應用研究所在湘雅醫院掛牌,將致力推動3D打印技術在臨床醫療、醫學教育、醫用生物材料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當前,還有很多疾病是醫學無法治愈的。3D打印技術可以讓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同時降低醫療成本,使患者受益。”湘雅醫院院長孫虹介紹,3D打印技術利用計算機的數字模型為基礎,能根據患者需要,模擬重建組織、器官修復等手術治療方案,并立體打印出適合不同患者個性化要求的生物醫用材料,實現醫療的“私人定制”,加快醫療技術飛速發展。

據悉,我國人口眾多,先天性畸形、器官功能衰竭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組織器官缺損缺失等疾病,其修復、重建、器官替代等,需要大量、個性化科學精準的治療方法和醫用生物材料。然而,受諸多關鍵技術的影響,目前應用于人體的醫用生物材料,除少數可以國產,主要依賴于國外進口,迫切希望有3D打印這類新型技術來協助攻克難關。

“打印器官和皮膚,可能距真正臨床應用于患者還有一段距離,但打印假牙,或者完美吻合的牙套、頭蓋骨、骨關節等,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得以實現。”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小曙表示,該公司在3D制造方面的優勢和湘雅醫院的醫療優勢資源相結合,將突破3D打印在臨床醫療應用中的關鍵技術,減少或消除對國外進口的依賴,推動3D打印技術在臨床醫療、醫學教育、醫用生物材料開發等領域的應用。

目前,3D打印在模擬手術、標本教學、診斷評估等方面已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例如,一些復雜的手術中,比如顱底復雜腫瘤,3D打印可以利用CT等醫學影像數據,將病人的顱內三維制作出來,醫生先在上面進行操作,這樣可以確保手術更安全,同時縮短手術時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