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高增長背后 動力電池再利用難題待解

時間:2014-07-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前5月,國內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消耗鋰電池的占比分別下降2個和4個百分點,而電動車和儲能分別上升4個和1個百分點。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放量,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需求還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直線上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一般來說,動力電池的容量低于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車上,但這并不代表報廢下來的電池已經失去價值,它還可以被用作儲或者相關的供電基站以及路燈、低速電動車身上。”上海交大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參照國外的經驗來看,包括通用、日產都有成功將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案例。“不過,據我了解,目前所有涉及這方面的工作都還處于理論階段。”中國電池網創始人于清教(博客,微博)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來牽頭建立并鼓勵企業參與,共同完善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以免重蹈鉛酸電池回收不足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覆轍”。

動力電池銷量增長

所謂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是指通過對汽車使用后的動力電池進行拆解、檢測和分類后的二次使用。

據記者了解,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和應用之前,國內鋰電池市場的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3C領域,而由于這些產品的鋰電池容量相對較小,且成本也并不算高,因此在回收利用上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車用動力電池需求進一步凸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501輛,同比增長154%。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空間下,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亟待提出解決方案。

有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鋰電池市場需求超過1100萬KWH,其中,電動交通工具市場(主要指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占比達到26.52%,超過290萬KWH;2011年,這一數字僅為96萬KWH左右。與此同時,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國內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消耗鋰電池的占比分別下降2個和4個百分點,而電動車和儲能分別上升4個和1個百分點。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放量,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需求還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相對3C產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高達30%,且只要電池容量低于80%便不能再被用在新能源汽車上。

從理論上說,動力電池被淘汰后,將完全可以被用在包括新能源分布式發電站、防災據點、路燈以及通訊基站上。“相對來說,儲能電站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較低。”殷承良表示。

在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張謙看來,如果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能被系統化和規模化,無疑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使用成本。據其介紹,在此之前,由于回收利用的落實和規模化效應的提升,電動車生產企業特斯拉使用的18650圓柱電池的成本從2007年到2012年間降低了約40%。

“走走停停”的電池梯次利用

“從目前來看,包括國家電網下屬的北京、浙江公司,都在致力于動力電池的余能研究,投入資金上馬梯次利用研究項目,但是進展相對緩慢。”OFweek行業研究中心新能源分析師孫棟棟告訴記者。

“電動汽車的市場還沒完全開發。另外,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從理論上看完全可行,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阻礙依然很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羅煥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然而,難題還不僅如此。“就產業現狀來看,由于我國不同車企的電池路線、電池的規格和對電池的測評要求各不相同,也就造成了電池的型號過多使、產量過度分散,同時也為"后市場"也就是梯次利用帶來更大難度。”孫棟棟表示。

技術層面之外,要推動梯次利用,顯然還有產業鏈的難題待解。在孫棟棟看來,由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中各自為政的態勢,單靠車企、電池企業或者電池租賃的運營商主動牽頭從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研究都具有較大的難度。

“在相關產業鏈尚未形成完整的閉環之前,還是應該由政府來推動更為合適。”于清教表示。

在2012年7月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相關政府部門就明確提出“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明確各相關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但是,這一規劃中對回收利用過程中的權責和承擔方并未作出具體的規定。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