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東湖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生產的8輛純電動公交即將在漢上路。
這些車已經“整裝待發”。公交集團正對這8輛車設置路線,“安排好后,就可投入運營。”據了解,在武漢約40條線路上,有700多輛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公交車示范運營。
武漢是全國“十城千輛”電動汽車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走在全國前列。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的企業不少,包括東風汽車[-0.67%資金研報]公司、東風揚子江汽車有限公司、東湖新能源汽車公司和武漢九通汽車廠等。在公交車領域,則主要是東風揚子江和東湖新能源兩家。
目前的本地市場上,東風揚子江一家獨大。記者昨日從東風揚子江了解到最新數據,目前在漢運行的純電動公交共有16輛。此外,還曾和東風電動合作,其生產的505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正在漢運營,是在武漢新能源公交市場布局最多的企業。
“武漢還將加大新能源公交采購,我們正積極準備”,東風揚子江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東湖新能源勢頭也很猛。4月,東湖新能源生產的兩輛沂星純電動公交車剛剛在漢上路,這次的8輛車上路后,一下子增加到10輛。這家公司更年輕,去年9月由經發投集團在武漢開發區注冊成立。武漢是其全國五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的總部,到2016年其純電動客車總產能將達到2萬輛。
本地企業加速布局,業內巨頭也正搶灘。眼下,武漢的公交市場正上演“戰國時代”。
就在上月底,比亞迪[-0.23%資金研報]總裁王傳福表示,已經敲定將建設新能源汽車武漢基地,一期主打客車,計劃年產1000輛純電動大巴車。
不久前,南京金龍也宣布將加大在漢投資,投資20億元在武漢設立純電動車研發基地、生產基地等,預計年產純電動大巴、中巴和輕型客車1萬臺。
“目前布局武漢的幾大車企各有優勢”,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本地的東風揚子江汽車起步最早,2002年就生產出中國第一臺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東湖新能源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專一研發制造純電動汽車的客車廠家。而兩家外地車企,同樣“來頭不小”——比亞迪在港交所上市,有資本和品牌優勢,金龍汽車[0.61%資金研報]在客車行業也已深耕多年。
“各家來漢首先盯住的就是公交市場”,業內人士分析,武漢作為試點需求巨大。另外,制約新能源汽車的關鍵之一在于充電,私家車路線不定,充電是難題。而公交車線路穩定,充電有保障。
另外,在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車補貼的效應更為明顯。一輛150萬的新能源公交,享受了國家和地方各45萬元補貼后,與普通公交的價格差別不大,后續還能省下不少油費。
車企云集,正是因為蛋糕誘人。
武漢是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后續潛力巨大。市公交集團數據顯示,今年,武漢將投入9.5億元更新、新增1300輛公交車,為十年來最大手筆,其中4.5億元用于新增300輛新能源車。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開展,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